![]()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 ||
|
社論 | |
中央應成立坡地管理專責機構 民國86年溫妮颱風肆虐,台北縣的林肯大郡發生災變,導致奪走28條人命;到98年莫拉克颱風,釀成台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風雨災害,災區遍及中南部鄉鎮,死亡人數超過500人。其間主管機關雖不斷的治災,可惜坡地災害不斷,似乎沒有找到重點。『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本報建議仿效香港的土力工程處,成立中央專責機構的大地工程部門。 過去數10年,世界各地考察邊坡安全的代表團,絡繹不絕造訪香港,為的是這個山城都會,在管治邊坡安全系統方面,已然獲得世界仰視的地位。然而早期香港也經歷過災害的衝擊,1972年618雨災共釀成150死93傷,港英政府立即成立了調查委員會,而1976年再發生大型山泥傾瀉,造成18人死亡,促使港英政府下決心治理邊坡,成立專門監管及治理邊坡的組織—土力工程處。 土力工程處對付邊坡的第一個重要政策,並非維修舊坡,而是凍結邊坡風險。「政策的做法,是先建立一套安全邊坡規格,並立法規定所有邊坡工程必需經土力工程處審批,凍結了風險水平,才去修葺不合規格的邊坡。」該處成立前,香港人工邊坡根本就沒所謂合格不合格,可以說,那是一個「無主管」的時代。直到1994年香港西區的邊坡意外,逾千立方米的山泥衝向行人路,造成5人死亡,2,000戶家庭疏散。這個不幸事件,猛擊了香港政府的邊坡政策,質疑是否維修舊坡步伐遲緩;迫使香港自1995年始,大量撥款加快維修舊邊坡。每年撥款8至10億港元進行「防止山泥傾瀉計劃」,加固不合標準的政府斜坡,承諾減低山泥傾瀉風險,到2010年將是1977年的百分之25。 而最令人驚訝的,是港府花了1億元搜集資料,建構了一個完整的邊坡紀錄冊,全港57,000幅人工邊坡飽覽無遺,只要上線點擊邊坡名稱或編號,每個邊坡的地圖、圖片及修葺技術,一目了然。另外設有「邊坡安全學院」的網上自學課程,還有類似邊坡社工小組,輔導業主解決問題,因為全港57,500幅邊坡,有18,000幅為私人邊坡。香港每年除了近10億港元防治舊坡,並再花6億在全港政府邊坡維修上,就看出這個山城都市對邊坡的重視和決心。 目前台北市在今年1月28號率先掛牌成立「大地工程處」,並以5年目標為期,針對2萬5,000筆人工邊坡巡勘調查建檔,希望達到事前防災、事後減災功效。但是由去年南部的88水災,可以看出全球極端氣候異變的挑戰,全台灣都可能受到災害的衝擊,且坡地的管理與整體國土規劃息息相關,故應由中央專責機關負責統一坡地管理的標準。 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於本(99)年1月12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將自民國101年1月1日開始施行,未來國內公共工程建設將由新設立的『交通及建設部』主導。不僅有助於營建相關產業及公共工程管理之事權統一,並有助於國家基礎建設的統一指揮管理,也是重新檢視防災工作,成立的專責部門的時機。 本報認為,未來的交通及建設部,除推動訂定『土木工程法』,也應在該部下成立土木大地工程部門,平日由中央專責機構及早定義會促成山崩的某些特殊地質和地層構造地區、或老崩塌地等地質敏感區位等課題,仿效香港的土力工程處,將坡地管理的事權統一,才能真正根治坡地災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