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 ||
|
<驚艷米勒-園園之美畫展>導覽 魏政光 技師 <驚艷米勒>畫展正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人滿為患。筆者曾3次到現場,被排隊購票和入場的人潮嚇到,打退堂鼓,最後在星期一一大早排隊順利入場,因參觀人數不那麼多,才得從容且仔細的觀賞全部畫展。福利委員會即將舉辦參觀此畫展之活動,筆者特簡要介紹畫的內容,並補充說明相關資料,作為技師參觀前瞭解畫展的背景資料。 展覽時地: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97年5月31日~9月5日。 奧塞美術館:1900建立奧塞火車站,於1929年功成身退,此後廢棄數十年,直到1986年改為奧塞美術館開幕,成為巴黎最重要的現代美術館。典藏年代界定於1849年至1914年間法國畫壇的精品佳作。這期間也正是現代美術百花齊放年代。 米勒生平:1814年生,逝於1875年,年輕時從事農作,從小隨神父學拉丁文希臘文,又熟讀莎士比亞等文學經典,因此他是深具文化素養的農民。1837年得到獎學金到巴黎學繪畫,後來獎學金中斷,1949年舉家遷到巴比松。從此作品多描寫農民生活,感人甚深,畫風以質樸、凝重,富有抒情氣勢,採用陰暗泥濁的顏色來表現。米勒一生窮困,因此淬勵出輝煌的藝術成就。 巴比松畫派:1848年左右,一批不是出身於藝術學院的畫家,如米勒、胡梭等厭煩了繁華的巴黎,跑到巴黎近郊巴比松附近郊野的楓丹白露森林去居住,並以該地美麗的自然風景作為繪畫題材,藝術史家稱這時期為巴比松畫派。 寫實主義:1848~1900年,在巴比松的畫家是西方藝術史中首次走出畫室,以廣闊的自然及明媚的景色為對象作畫,他們精確的描繪大自然,並藉著客觀現實的畫風,揭開了寫實主義的序幕。在1850年前後,米勒是代表寫實主義繪畫的3位畫家之一,其他2位是杜米埃和庫爾貝。 與米勒同在巴比松的畫家包括:柯洛、胡梭、勒盧、杜培、迪亞茲、德蘭、特華雍、波納及抗特等。
以下的編號為畫展的編號,茲就每幅畫作簡要說明如下:
由於柯洛對自然的興趣,以及特別關注光線現象,使他被視為印象派的先軀。無論風景與人物,柯洛寧靜渾沌的如詩意境,都具有超越時間的美。
以上三幅胡梭作品分別作於不同階段,因此,鋪陳出它的變化。
參考文獻 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現場及聯合報出版<驚豐米勒-田園之美畫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