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6,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 ||
|
引領臺灣紫斑蝶安全遷徙 國道高速公路局局長 李泰明 2003年6月大英博物館出版「蝴蝶」一書,即將台灣的「紫蝶幽谷」和墨西哥「帝王斑蝶谷」並列為世界上兩個大規模的「越冬型蝴蝶谷」。同時台灣紫斑蝶越冬與遷徙現象,成為全球知名的保育議題 壹、緣起 圖一 紫斑蝶往北遷徙路線圖 台灣紫斑蝶遷徙路徑將飛越國道三號林內段,與車流交會恐對紫斑蝶遷徙造成影響,急需保護引領飛行。高速公路局遂積極投入紫斑蝶之保育,以降低車流對紫斑蝶遷徙造成之傷害台灣西部紫斑蝶春季往北遷徙路線,在雲林縣林內鄉觸口地區穿越國道三號林內段(圖一)。該段國道路線方向大致成東西向,與由南往北之紫斑蝶遷徙路線正交。依據台灣蝴蝶保育學會之調查,該地點在2005年4月3日曾觀察到每分鐘約11500隻通過(圖二),形成一條壯觀的空中蝶河,總計單日遷移超過一百萬隻。依據義守大學土木與生態工程學系於2006年進行的影響調查,發現該路段橋樑、路堤設施,以及高速行駛的車流,對紫斑蝶的遷徙形成障礙,並造成部份紫斑蝶傷亡。 2007年3月初,高速公路局(以下簡稱本局)接獲義守大學提供之資訊,顯示台灣紫斑蝶遷徙路徑將於清明時節飛越國道三號林內段,與車流交會恐對紫斑蝶遷徙造成影響,急需保護引領飛行,本局基於高速公路主管機關之立場,以及推動生態工程之理念,乃於本(96)年度成立「辦理紫斑蝶遷徙減輕措施工作推動小組」(圖三),積極投入紫斑蝶之保育,以降低車流對紫斑蝶遷徙造成之傷害。年度工作計畫分為「紫斑蝶遷徙調查」與「減輕影響措施」兩部份,另委請台灣蝴蝶保育學會以及義守大學土木與生態工程學系提供調查與試驗工作之技術協助。
圖三 紫斑蝶遷徙減輕措施工作推動小組 本局視紫斑蝶遷徙情形以及高速公路交通狀況,採行遷徙尖峰時段封閉北上外側車道、紫外線燈管導引遷徙試驗及路堤段防護網試驗,以減輕交通與公路設施對紫斑蝶遷徙之影響 貳、本局辦理過程與措施
二、紫外線燈管導引遷徙試驗(圖五) 三、路堤段防護網試驗 參、觀察過程及結果 紫斑蝶往北遷徙的趨勢未來應該不會改變,這是物種生存演化的機制 依據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的調查,94年4月3日在國道三號林內段,曾觀察到每分鐘約1萬1500隻紫斑蝶通過,形成空中蝶河,總計單日遷移量超過一百萬隻。而台灣蝴蝶保育學會志工與義守大學師生,96年4月6日上午在林內鄉蝶道,只觀察紀錄200多隻紫斑蝶。 依據以往追蹤,清明節前後,從茂林北遷的紫斑蝶,多沿著中央山脈西部山區與平原接壤地帶飛行,會經過雲林縣林內地區,但95年底出現暖冬,紫斑蝶南遷到茂林的時間慢了1個月,96年3月中旬,茂林紫斑蝶已大量減少,陸續北返,但96年清明節前後,氣候變化不定,可能延誤或改變紫斑蝶的遷徙行程和路線。 本局更將跳脫傳統工程建設的思維,站在大格局及大視野的宏觀角度來看待國道建設的生態工法,將工程手段的設計概念擺在回歸於原始的想法上面 國道三號林內鄉路段下的人工蝶道,已成追蝶迷聚會處,國內研究紫斑蝶資料有限,判斷斑蝶遷徙準確性困難,明(97)年將邀昆蟲、氣象等相關專家加入研究團隊,讓生態保育措施更完善。 本局有幸能成為蝴蝶遷徙與道路衝突採取保護措施的交通單位,願盡最大的努力進行各項保護措拖,期能降低紫蝶傷亡,相信以如此積極的作為將有助於維護台灣「蝴蝶王國」的美譽,提升我國在國際生態保育上的正面形象。 本次活動使民眾了解臺灣紫斑蝶遷徙過程,進而了解環境保育的重要性,可以啟發民眾對生態多樣性,產生更多體認,政府相關單位及民間團體攜手合作,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建置生態廊道,充分展現對生物的關懷,為台灣的環境生態,多盡一份心力。 這一次的「護蝶行動」,展現出從政府、學術單位、保育人士到全國民眾對保育台灣美麗而獨特的生態資源,存在著共同努力的目標,即使一時之間無法達到零傷亡的目標也不必氣餒,因為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本局更將跳脫傳統工程建設的思維,站在大格局及大視野的宏觀角度來看待國道建設的生態工法,將工程手段的設計概念擺在回歸於原始的想法上面,不破壞、不過分擾動、取材自然,以達到保存或增加生物多樣性之目標。如果我們的耐心多一點點,紫斑蝶傷亡就會少一點,台灣的形象也會高一點。在紫斑蝶高速公路與人類高速公路的交流道上,我們禮讓紫斑蝶前行,而百萬紫斑蝶的生靈,也將年年以翩翩起舞回報。
現職:國道高速公路局局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