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四年四月五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478

發  行  人:洪啓德
社務委員:黃騰輝、陳玫英、伍勝民、黃武龍、陳錦芳、周子劍、蔡震邦
     林景棋、拱祥生、呂震世、謝祥樹、楊高雄、高 原、杜明星
監  察  人:施義芳、陳清展、鄭明昌、陳菁雲、巫垂晃
社  長:陳玫英

副  社  長:黃騰輝、拱祥生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伍勝民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周子劍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同震央地震檢驗臺灣對強震準備與全國經緯度表示建議(下)

賴明煌 技師

 賴品寬、鄭尊仁 工程司

並且既然稱謂為「經緯度」,故筆者就建議要把經度(如臺灣在嘉義水上北回歸線,如9所示,是以東經的E120.4129167=E120O24’46.5”)寫在前面,後面就寫緯度(如臺灣嘉義水上北回歸線是經過精密測量後之緯度,約是N23.45125278O=N23O 27’04.51”,而非如相片所記載的N23.5O);當然每年的太陽其實並非如此永恆精確均在這位置,其實每年太陽到達臺灣最北處均會有所飄移。故筆者曾在2003年之際,在嘉義市內就有設置約1791年時(234年前)太陽北移至該處的6支不鏽鋼柱來展示,如圖10~11所示。因此使用上,筆者建議如同軍方對經緯度要求的精密度與減少誤判之寫法,還是以經緯度的「度分秒」為主體,其後再併列「度」之數據表示,例如在嘉義水上北回歸線經緯度可以改為:「E120O24’46.5”=E120O.4129167N23O27’4.51”=N23O.45125278」,讓使用者了解兩者單位,不至於誤判錯用。

六、震源的修正與大埔測站地表峰值加速度異常

這次嘉義縣0121大埔地震發生當下,為求其速報的預警功能,故利用震央附近幾個地震測站來推算出其地震的各項參數與迅速發布給國人,利用電磁波真空狀況下秒速接近光速(約達299,792km/sec,若在銅線內的傳達速率可達秒速230,000km/sec),在電磁波比主震時的SS-WaveSecondary WaveShear Wave秒速在3~5km/sec快,可以預知主震P波速度約是S波的2倍到達保全對象前,爭取主震到達前幾秒或十數秒之黃金預警時間,而達到重要設施可進行事先預警應變措施來減少傷害,故大埔地震主震發生之際,CWA就迅速利用震央附近地震約有2個測站所測得地震參數,迅速推算出震源與震央的參數後再立即向國人發布地震速報的警訊,其準確率高達80%以上,因為這是速報要以速度預警取向,故在20km盲區之外,就具有頗大的速度領先之價值性,其地震報告如圖12。在主震之速報發布後,CWA透過其氣象超級電腦與更多處地震測站之數據,再進行實際震源與震央等之覆算,大埔地震震源再經過充裕時間的監測與計算後,確定其實際震源修正到臺南市楠西區,約從原本推估的嘉義縣大埔鄉中心崙照東坑的(嘉義縣政府東南方37.9公里處)之北緯N23.23O與東經120.57O(N23O23’E120O57’),修正到北緯N23.22O與東經120.55O(N23O13’12”E120O33’0”) 位在臺南市楠西區密枝里檨仔林坑台3線省道354k+400的正東方340公尺處(臺南市政府東北東方44.9公里處)與其震源深度為地表下15.8公里處,如圖13所示。恰是在原有嘉義縣大埔震央的西南西方約2.2公里之處,進入臺南市楠西區,離嘉義縣與臺南市界線約不到30公尺之位置,故也是與1964年的白河地震一樣,一旦命名了就不要再更換。

大埔地震也可檢視到該地區測站數據品質,因為根據CWA位在嘉義縣大埔的WTP測站(N23.24OE120.62O),非常接近原CWA公布的震央位置(N23.23OE120.57O),約在嘉149線鄉道5k+800處附近,其所偵測到的PGA地表峰值加速度在EW東西向的數據,竟然達到了2,104.92gal的全國有地震紀錄歷史以來的最大值,PAG如圖14所示。(遠超過921集集大地震規模7.2級的東西方向之峰值加速度989.5gal),但檢視該測站鄰近建築物與地表地貌等情況,面對這樣高達2G以上地表加速度水平震動,應是萬物具摧,但測站鄰近約30米內的2樓鐵皮屋卻是安然無恙,僅有衣櫃書物位移而已,另外附近地貌並未有明顯的錯動變形或逆衝走山等。故可以推測該測站的數據應該與現況有明顯的差距或是不符,值得CWA再去現勘判定之。俾利可建構一個正確與精準的地震測站,來捕抓該地區的地震參數與對我國各項用水極重要曾文水庫之影響,以做為適當的保護監測與預警應變參考。

3  20250121大埔地震主震與截至21815:46餘震次數統計表(依據CWA資料編寫)

主震與餘震規模 至2025年02月18日發生次數 往上規模累積地震次數 備考(本表自2025年1月21日00:17:27統計到
2025年2月18日15:46:00止)
7﹥M ≧ 6 1 1 本表左列累積數內,最大有感(1~7級)地震半徑從100~200公里之內的「小區域地震(Small-felt-Area Earthquake)」共有119次。最大有感地震半徑從 200~300公里範圍內與以外的「稍顯著地震(Moderate & remarkable Earthquake)」共有49次。表中所述「小區域地震」、「顯著有感地震」請依照2023年10月16日所修正頒布之《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有感地震報告發布作業要點》解釋之。
6﹥M ≧ 5 8 9
5﹥M ≧ 4 49 58
4﹥M 110 168

 

 

9 位在嘉義水上的北回歸線的標誌牌

係經過精密測量得其經緯度。(賴品寬攝)

 

 

10 太陽直射到臺灣最北的嘉義市在

2003年所設6支不銹鋼北回歸線標誌。

(賴品寬攝)

     
 

11  1791年時太陽直射到臺灣最北

的嘉義市在2003年所設北回歸線標誌。

(賴品寬攝)

 

12  CWA所發布20250121日第007

原始地震報告為嘉義縣大埔地震

 

     
 

13  CWA所發布20250121日第007

修正後地震報告為臺南市楠西地震

 

 

 

14  CWA所屬的WTP大埔地震測站所得

大埔地震的PAG地表加速度在EW方向創

下全國最大歷史紀錄,還遠超過921集集

大地震的2倍之巨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