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464

發  行  人:洪啓德
社務委員:黃騰輝、陳玫英、伍勝民、黃武龍、陳錦芳、周子劍、蔡震邦
     林景棋、拱祥生、呂震世、謝祥樹、楊高雄、高 原、杜明星
監  察  人:施義芳、陳清展、鄭明昌、陳菁雲、巫垂晃
社  長:陳玫英

副  社  長:黃騰輝、拱祥生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伍勝民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陳少宏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社論

 

論 以AI為助力

因應營造等百業的缺工挑戰

日前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出席行政院全國科學技術會議致詞時表示:從產業趨勢來看,台灣可發展多功能機器人、無人機、及運用AI來節能減碳與用水精準等三領域。可見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將在各個領域快速發展和廣泛的應用,人類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社會結構、經濟形態以及科技創新等各個面向,將進入一個由智能技術驅動的時代,受AI的影響都將愈加深遠。

論及營造業缺工問題則是個亟需解決的挑戰,營造產業較屬勞動力密集型,從規劃、設計、施工和維修等階段,皆需大量的技術和勞動力需求。然而,隨著人口結構變遷、勞動力市場變化,營造業面臨的缺工問題愈發嚴重,對營造產業鏈與國家建設發展影響甚鉅。

  AI世代技術的發展將對營造業帶來挑戰,但期望可為緩解缺工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以下藉由工程生命週期之要務,結合AI技術應用的效益,期能從而減少人力的依賴、提高生產力及效率,控制成本、提升品質及強化職安等面向,期能為營造業帶來轉機與契機

1. 技術應用:提升設計與施工的智能化

設計階段,結合AI技術的運用,譬如搭配建築模型(BIM)等,可對結構安全、空間利用、材料及成本等多方面的檢討與優化,並可生成及分析多個規劃設計方案,為工程師提供解決方案,從而提高設計的效率與精度;而施工階段AI科技可搭配機器人或相關自動化設備,如智能攝像設備、無人機等,進行現場資訊勘查和數據收集,完成繁瑣甚至是危險的調查或施工作業。更可提升工作效率與精準度,減少人為錯誤;養護階段藉由AI的深度學習技術,使各項自動化設備持續進行自主學習與優化,幫助營造產業實現從設計、施工及養護階段等全生命週期的智能化作業。

2. 流程創新:提高生產效率與縮短建設周期

AI的引入流程創新能夠徹底改變傳統的施工流程,透過收集、分析歷史數據、施工條件、天氣等多種因素進行分析預測,可提前識別潛在風險以提供相應調整,這樣不僅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還能有效降低成本並縮短建設工期。此外,結合相關視覺技術分析現場影像資料,預警工地的危險行為並及時發出安全預警通知等,這些技術應用涵蓋了施工規劃、物料管理以及職業安全等各個方面,全面提升了施工管理品質與執行效率。

3. 管理優化:提升決策能力與資源配置

藉由AI科技管理優化可對風險進行研判、預測及預警,據以發現潛在的風險,進而進行預警性維護等,以降低潛在的各項危害風險,避免突發性的災害對生命及財產產生影響,為管理及決策者提供科學的評估成果供決策參考。因而提升了決策效率及預算與資源分配的合理性、有效性,幫助維管單位達到更高效的管理。

綜上所述,本報以為營造產業面臨AI技術的發展潮流,從業人員已不能置身事外,尤其時值營造產業面臨大缺工之際,為此更需掌握一定的AI知識,了解如何與之應用及協作關係,從而提升工作效率。為此,企業的角色更需積極投入並提供相關的軟硬體設施等,從而對員工進行知識技能的培訓,幫助員工了解AI技術在設計、施工和各項數據分析各方面的流程應用,以提高員工的AI適應能力並能確保技術能力的創新。

AI的發展無疑為全球經濟、科技進步和人類福祉提供了巨大的潛力,但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如因應得以的話,或許有機會解決缺工問題。本報建議政府和企業,均應積極投入推動AI技術的應用與普及,不僅有助於提升建築行業的整體效率與競爭力,還能為勞動力市場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促進營造業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政府機關更應需要認識這場變革對各自的深遠影響,引領全民一起共同努力迎向AI時代的來到來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