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三年十月十二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453

發  行  人:洪啓德
社務委員:黃騰輝、陳玫英、伍勝民、黃武龍、陳錦芳、周子劍、蔡震邦
     林景棋、拱祥生、呂震世、謝祥樹、楊高雄、高 原、杜明星
監  察  人:施義芳、陳清展、鄭明昌、陳菁雲、巫垂晃
社  長:陳玫英

副  社  長:黃騰輝、拱祥生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伍勝民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黃海榮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花蓮南島豐年祭登台東都蘭山-追記第二團南迴環島蒙難記

梁詩桐 技師

滯留蒙難在花蓮

725日直到下午8:46國男兄傳來:「大家均已上8:40高鐵預計11:00到台北。」一顆接連二日懸念的心,才放了下來!花東四日第二團在台鐵中午發布車況公告後,東線鐵路完全中斷,事後才知受災情況有山崩淹鐵軌、土石流沖毀橋墩等超級嚴重。但一早的交通資訊停滯並不完整,所以等了一個上午,期間還有台鐵開放訂位的訊息流傳,卒在中午12點知道東返無望,幸好南迴可通,所以經緊急商議後,決定租用遊覽車直接經由南迴返回新左營高鐵站。總共車程超過7小時,於當地時間下午110分啟程,行經東海岸的海岸風景與南迴公路的新建橋梁,都無暇欣賞,大伙兒只是默禱一路平安,在花蓮上車時,每人拿一個排骨便當,預備在路上充飢。

車過水底寮接上南二高後,一路上平安順遂,此時南部地區雨勢漸大,高雄部分地區淹大水,幸好高速公路通行無礙,在晚間8點半抵達新左營站,匆匆在全家補給飲品後上高鐵。雖然驚魂甫定,戲稱是(逃難)花東環島五日遊、()東五日遊,至少大家平安,也謝謝決定迅速及回報完整聯繫,總算上天保佑、平安歸來!

緣起

話說登台東都蘭山之議,起始於疫情前,登百岳合歡主峰、石門山後,大伙兒希望能有下一個中級山的挑戰,我則對位於由菲律賓板塊擠壓隆起的東海岸山脈高峰,情有獨鍾。一則都蘭山有台灣藍寶石的礦脈傳說,再則都蘭山麓的丘陵地曾經經歷過卑南族與阿美族多次殺戮之爭奪領地,因此素有卑南族與阿美族聖山的傳說。又有海岸山脈南北兩段在菲律賓板塊隱沒在台灣東部大陸板塊之下造就出來,是何種機遇,沒有如火山口的噴發,而成長形斷裂的噴發凝灰岩等堆積現象,在在都令人好奇,總想一探究竟。社友張本地有登過,所以有請他共襄盛舉,也希望搭配2024.07.19~21花蓮豐年祭,所以就這樣有了一個開端。

1 遙望海岸山脈南段最高山-有美人山之稱的都蘭山

鯉魚潭紅面番鴨似乎很寂寞

第一天,719日省北市攝影社、長青社共組第一團於0755搭乘全新自強號出發,抵達花蓮後乘遊覽車到鯉魚潭環湖一周。0403大地震後花蓮一個美麗的深谷寶藏蒙塵,太魯閣國家公園被蹂躪得體無完膚,開園遙遙無期,只希望鳳凰浴火後,將蛻變得更為美好!

鯉魚潭上紅面番鴨成雙成對,悠游在地底湧泉的潭邊,襯著藍天碧波,異常美麗,它是花蓮縣政府創意之作,橘色嘴黃色胸、紅色臉、黑皮膚,15m高,是拍團體照或個人擺PO 的首選。

2  與鯉魚潭一對紅面番鴨留影[第一團團員]
 
3  與鯉魚潭一對紅面番鴨留影[第二團團員]

今年豐年祭大會舞彰顯太魯閣族的勇姿

印象中花蓮的豐年祭通常在每年79月間舉行,確切日期都是由各部落的耆老決定,活動包括祈福典禮、傳統技藝競賽、歌舞表演等,並且強調年齡階層的倫理觀念和傳統的傳承。

在太巴塱阿美族參訪中,看見他們在搭建供迎接祖先神靈的竹屋,而在台灣西部鄒族部落,祖先神靈是沿著部落入口之茄苳樹或赤榕的靈樹,這些靈樹被認為是鄒族祖先神靈的居所而降下。

在花蓮全境以阿美族豐年祭最具規模與盛名,一般都在下午時分的儀式中,通過傳統的歌舞來召喚和歡迎祖先神靈。主要歌舞內容:首先有展示年輕一代的成長和能力的成年禮儀、接著領舞來娛靈和歡迎來賓的迎賓舞,第三段舞出感謝神靈賜予豐收,表達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豐年舞。接著是耕種舞,演繹農耕活動在部落生活的重要性,壓軸在捕魚祭,也展示阿美族的漁獵文化在部落遞延的重要。

4  在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大門口留影[第二團團員]

這次花蓮豐年節訂在719~21日,以7/19Lima牽手之夜[開幕]7/20Tosa情人之夜、7/21Falo綻放之夜[閉幕],各有10~12個節目,今年大會舞以太魯閣族的戰舞為主軸,跳起來異常英武,也有夏威夷的Kamehameha Schools舞者來參加,穿著草裙,舞起來風姿綽約!

我們在觀賞之餘,在大會舞開始時,也下場共舞,今年豐年節大會舞以太魯閣族為主,音樂與舞姿,與阿美族的柔美有很大的不同!動感的群舞,轉個大圈圈,最是令人陶醉

5 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大會舞共舞

鳳林慢城漫遊到鹿野高台

第二天,720日一路南下鳳林慢城,遊歷了日治時期的遺跡,校長夢工廠客家文物館、百年客家菸樓等,都駐足再三。回想先民不同時期、不同地域、背負著不同的原因,來到一個阿美族、撒奇萊雅族和太魯閣族始居的榛狉未啟、荒煙遍地的瘴癘地,刀根火種,胼手胝足地活了下來。

下午再往南行經光復鄉參訪太巴塱文物館,一個剛開放不久、以現代展館方式收藏阿美族太巴塱部落特有的文物,包括太巴塱部落起源於大洪水的傳說,我也很好奇為甚麼不是從海上來、或再航向南太平洋。曾經一個傳說在阿美族耆老的指導下,製造船隻航向大海,但未成功。在太巴塱部落年輕一代的阿美青年將會受到祖靈的眷顧,將部落的文化繼續傳承下去,祝福他們 

6 鳳林慢城校長夢工廠前留影[第一團團員]

我們沿著美麗193縣道南行,經過瑞穗、玉里等地,最後抵達鹿野高台,抓緊時間在傍晚觀賞熱氣球嘉年華,從停車場一路步行到高台的一片斜斜的大草坡,沿途的雜木林都闢為停車場,在暑假中,車潮洶湧,車進車出,不免揚起煙塵,總覺得應該要從長計議才好。

六點了,遠方一只紡錐形的熱氣球遙掛在天際,只見充氣幫浦車依序充氣點燃燒器,以丙烷燃料加熱空氣,不一會兒熱氣球從扁平、鼓脹到升起,只見丙烷燃料加熱的亮光,點綴逐漸暗了的夜空,最是引人歡呼!6:45分,形狀姿態各異、五顏六色的熱氣球依序展顏,我們也依依不捨地離開!

7 鹿野高台熱氣球嘉年華、人潮洶湧

卑南與阿美族的聖山-都蘭山

第三天,721是登卑南與阿美族的聖山-都蘭山的日子,在啟豋的2.3k有部分陡上,但因為天氣熱,所以汗流浹背,白榕樹、稜果榕等的樹根,異常發達,常會絆倒,登臨期間異常艱辛!

早上7時,於飯店門口搭乘接駁小車到都蘭山登山口,都蘭山位在樂野東北方約9公里餘,但海岸山脈西側屬斷崖地形,必須先南行到台東,再到海邊的都蘭,車行繞個大圈子。

8 都蘭山步道 入口留影

都蘭山是臺灣海岸山脈南端的最高山,海拔1189.9公尺,山頂立有一等三角點石碑,在菲律賓海板塊西緣火山島弧的造山運動形成長長的海岸山脈,在東北季風吹拂下,山脈有半年呈現溫帶的氣候,在東北季風停歇時,熱帶氣候就會籠罩,我們此時正巧置身在熱帶風暴中。

正因為暖熱交替,都蘭山麓多偏屬於熱帶植物,像是會走路的白榕樹、水同木、稜果榕等等。逐漸爬升後陸續出現烏心石、杜英等暖溫帶植物,在這氣候壓抑的垂直帶中,有多樣植物帶的交錯生長現象,正在這裡上演!

都蘭山位處北方阿美族與南方卑南族的傳統領域交界,在認同聖山中,卑南族的南王部落視都蘭山為其發源地,與都蘭山有著密不可分的卑南遺址。往北邊望去,就是村人心中的聖山都蘭山,而考古挖掘出土的所有石棺所葬的方向也都朝北,表現出族人們希望逝者靈魂歸往聖山的信仰。

而我們對都蘭山的啟蒙就屬台灣藍寶的產地,都蘭山產的玉是藍玉髓(Chalcedony),而非傳統意義上的藍寶石。都蘭山的藍玉髓是由火山活動後,富含矽、鎂、鐵等化學成分的岩漿流入岩層縫隙,經過自然冷卻和地層擠壓而結晶形成的,藍玉髓的顏色範圍從海洋藍、天空藍到藍中帶綠,這些顏色主要來自於內含的矽孔雀石。

都蘭山步道全長3.79 公里,高差約600m,山頂有一等三角點標高1,190 公尺,從都蘭山步道觀景平台停車場爬升約1K,會遇到二個碩大滾落的安山岩塊,俗稱二顆飯糰,我們略事休息後,爬升1.38K到位於山稜線的觀景台,可以遠眺太平洋與花東縱谷風光。

從觀景台後都走在山稜線邊緣,約走0.92K就到步道2.3k源自卑南族語「punuyuma」普悠瑪祭壇,源自於卑南族和阿美族曾經為了傳統領域的自然資源而發生衝突,後來雙方達成協議,立石為界,互不侵犯。這座石碑就是現今的普悠瑪祭壇,象徵著和平與團結,現今普悠瑪祭壇不僅是地理上的分界點,尤其是卑南族人進行祭祀活動的場所,向祖靈祈求護佑及表達感謝之意。 

9 都蘭山上阿美族與卑南族共享的普悠瑪「punuyuma」祭壇,

越過普悠瑪祭壇後不久到約海拔1,100m後,就陡下切到谷地,後再爬升1.4K經過大石壁後約0.1K就登上都蘭山三角點,而在我們奮勇豋山的同時,歡樂組在卑南遺址公園、利吉惡地、台東原生植物園玩得不亦樂乎!下山後一同向著南橫霧鹿峽谷行去,晚間入住享有溫泉盛名的天龍飯店。

10 都蘭山登頂成功

4 722日是休養生息的時光,天龍飯店一旁的天龍吊橋已開放供人行穿越,清晨霧鹿峽谷中一片靜逸,部份人一早跟著飯店人員在六口溫泉泡腳,欣賞路邊特有的天龍二葉松,度過一個悠閒的上午,離開飯店車行在霧鹿峽谷的一旁。

下午到位於台東縣關山鎮阿美族的電光部落,體驗最具特色的就是竹炮活動,竹炮體驗是電光部落的一項傳統活動,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相傳在100多年前,當地的阿美族人使用竹炮來嚇退入侵的清兵,體驗竹炮的過程,將粗大桂竹筒穿孔,預先裝入碳化鈣(電石),加入水後用毛巾掩蓋洞口,等待化學反應產生氣體,用火把點燃竹筒口,會發出巨大的爆炸聲,但不會有實際的炮彈發射,饒富趣味,幾乎全團團員都享受體驗竹筒的震撼。

在池上火車站回北空檔,走大坡池一圈,多數人還是擇涼爽而棲息。

11 電光部落竹炮體驗

第二團就沒這麼幸運

第二團是在721日出發參加豐年節閉幕式,行程與第一團一樣,在723日發布封閉都蘭山步道後,行程受嚴重影響,除都蘭山不能登山外,天龍飯店位於南橫也婉拒入住,轉赴花蓮富野飯店。

隔天一早,花蓮外海逐漸進入凱米颱風暴風圈,團員僅能在飯店休息,午餐與晚餐都叫便當果腹,不能外出,凱米颱風在花蓮外海徘徊一陣子,凌晨在宜蘭與花蓮間登陸,4個半小時後從桃園出海,在台北的我們僅能默禱造成的災害降低,約9時許line群組傳來導遊說:台鐵開放自強號可以訂位的消息,大家都很興奮,總算訂到位子,但還是要等中午台鐵公告,才能確認。

好景不長,12:00公告出來,花東線北迴線全線停駛,大家心情頓時低落,想想如何突圍。在南迴公路還能暢通的情形下,二團在花蓮緊急召開應變會議,決定召回花蓮的契約遊覽車,於13:10南行帶上充當晚餐的排骨便當,經台東、南迴壽卡、楓港、枋寮上南二高,終於在8:20pm抵達新左營站,搭高鐵北上,戲稱變為[花東環島五日遊]。

當時的決定非常正確,後來事件的發展才知,台鐵東線的災害與土石流的衝擊,十分嚴重。直到九天後才恢復慢速通車,而當天颱風剛過時,災害消息發展遲緩,否則一早啟程南回,就不會像逃難一般,附上團員萬福兄的留言:「黃萬福到家了,謝🙏阿銘及宣宣全程的付出,感謝在地姜技師熱情招待。謝謝莊理事長、丘副理事長、林景棋理事長們全程關心與照料喔!最高興與技師前輩們快樂花蓮+南橫(應是南迴)5日遊,期待再歡遊。」 

花蓮地質災難正方興未艾

震央位於台灣花蓮縣壽豐鄉的1130403花蓮大地震對花蓮的山坡地質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太魯閣山脈嚴重損傷,整個花蓮縣山區新增數十處崩塌區,而原有的崩塌區也再擴大,曾經有數次的強降雨,山區土石流都讓蘇花公路與東線鐵路,一坍再坍,交通大受影響。

723日凱米颱風來襲後,台鐵東線鐵路無可避免地再遭受嚴重災害,以土石流淹沒軌道多處,尤其是小清水橋梁遭沖毀最為嚴重。因落墩在河道中,受土石流一再衝擊與淹沒,多位專家都一致呼籲台鐵短期以改善[消除]落墩,長期正視部分路基改線的急迫性,而東線[蘇花安全路段]包括東澳-南澳和平-河中、和仁-崇德等三區段,補足蘇花改的缺口,有機會在10年中陸續連接起來,給花蓮人一個平安回家的路!反觀台鐵北迴東線背負著舊有路線,在既有越谷橋梁河床陡升,山坡土質鬆弛致肇坍塌、土石流的多重不利影響,要進化為一條安全回家的鐵路,艱辛而路遙!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