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1446 | ||
|
台灣混凝土之創新挑戰與機遇 精進推廣篇 黃兆龍、湛淵源 技師 2015年筆者接受亞東混凝土預拌廠的委託,對該公司進行全面體質改善,所以對其員工進行教育訓練[1],為期一年時間,共完成甲級、乙級及丙級的教育訓練,讓廠內員工了解混凝土組成材料的功能及效益。2015年,公路總局針對臺灣環海地區橋梁工程的鋼筋混凝土嚴重腐蝕問題,希望能徹底找出鋼筋混凝土腐蝕防治對策,做為未來工程規範之參考,尤其淡江大橋的應用[2]。研究團隊沿襲過去有關的研究及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於臺灣環海地區橋梁工程的實務經驗所累積的戰略思維[3],並將過去國人對高性能混凝土及自充填混凝土的誤解[4],進行全盤性的分析及驗證,這一項難得的機會可以完整檢視混凝土緻密配比DMDA的適用性,並且可以在試驗室將之應用於模型橋樑構件上,詳細觀察結構行為,這是筆者第一次參與利用高性能混凝土於結構構件上,全面理解材料與結構間的行為。首先依據過去高性能混凝土DMDA的標準作業程,材料性能進行完整物化性質的探討,循序漸進執行緻密堆積,找出顆粒材料與飛灰等細粒材料的比率,依據建立配比性能資料庫,確認符合安全性、耐久性、工作性、生態性及經濟性之要求,且符合配比設計準則。 計畫共針對強度420 kgf/cm2 (6,000 psi)及700 kgf/cm2 (10,000 psi)抗壓強度設計普通混凝土(OPC)、高流動性高性能混凝土(HFHPC)、自充填混凝土(SCC)及高性能輕質混凝土 (HPLWC),建立完整水灰比/水膠比與強度等資料庫。最後依試驗室小型試驗所得資料選定設計強度之配比,接著放大尺寸進行中型試驗,委請預拌混凝土廠商生產出所設計的混凝土,並以預拌車送至臺灣科技大學結構實驗室製作預力高性能鋼筋混凝土梁構件,並經過嚴格的力學試驗。驗證結果與預期OPC、SCC、HFHPC 與HPLWC的品質皆能達到結構設計強度安全性、耐久性能指標,而以 DMDA 緻密配比邏輯設計之混凝土優於傳統混凝土。在節能減碳方面,設計強度420 kgf/cm2及700 kgf/cm2之高性能混凝土較傳統混凝土減少碳排量分別約為199 kg/m3及283 kg/m3,顯示高性能混凝土對環境更友善;經濟性上材料成本皆比普通混凝土節省因減少40%水泥,價格更便宜;生態性上卜作嵐材料使用量超過40%符合再生綠建材之G 類「綠混凝土」。 各類型混凝土梁構件之極限彎矩強度均滿足公路橋梁規範所計算出之極限彎矩強度。經由蒐集相關構件行為數據深入分析研究後,確認高性能混凝土運用於橋梁工程之工程性質,能夠確實發揮其高工作性、高水密性、高體積穩定性,並確保其材料耐久性及構件安全性,可以達成「安全橋梁、永續結構」之預想目標。本計畫的完成證明緻密混凝土配比設計法則,確實對混凝土中顆粒材料的緻密度達到「物理緻密」,而卜作嵐材料透過「化學強化」使物理性質不斷提昇,達到永續結構的目的。 另一項成就是建構如圖1,以DMDA進行HPC與SCC時緻密堆積比率的調整,可以透過移動最大單位重的5%範圍,來滿足所需HPC與SCC所要求的性質,並且性能穩定保持耐久性質、長期強度的成長、低水泥量與低水量等節能減碳的循環經濟的目標,圖1下方所標示的HPC與SCC的指示為飛灰、砂與粗粒料的調整位置,此計畫結果將三十多年來的混凝土研究成果彙整成一重要配比指標。 2019年經過長期高性能混凝土、自充填混凝土、再生粒料混凝土與控制性低強度材料的研發實務及經驗後,已能實現能將廢棄物符合朝水泥混凝土「膠原蛋白」方向以滿足「循環經濟」精神,終於能夠將之放入臺灣建築中心綠建材標章行列「再生綠建材」中[5],見表1,「再生綠建材」係指「利用回收材料,經過再製程序,所製造之建材產品,並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等3R原則製成之建材。 在再生綠建材中經過長期論證,再生綠建材委員同意納入「綠混凝土R、G、H,控制低強度材料」標章,為臺灣「循環經濟」及「節能減碳」盡一分心力,2023年又加入近零(CZ)綠混凝土一項標章,讓臺灣在國際上建立節能減碳的標竿。
表1 再生綠建材評定基準表摘自台灣建築中心再生綠建材網站資訊[5]
註:本表中《可使用之回收材料》僅為舉例,其它各種回收材料符合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制定之再利用管理辦法規定者亦皆可納入。 參考文獻 1. 黃兆龍、陳建成、洪盟峰、李隆盛、邱英嘉、謝素蘭、侯威銘,2015,預拌混凝土品管人員訓練與認證計畫,亞東預拌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 2. 黃兆龍、歐煜辰、林進隆,2015,高性能混凝土運用於橋梁之委託研究工作,交通部公路總局委託專案計畫。 3. 黃兆龍、陳建成、郭昭宏、邱英嘉、鄭棟元、陳廷芳、詹宜峰、郭金祥,1991,反覆載重下單筋混凝土樑之鋼筋腐蝕機理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計畫。 4. 黃兆龍,2003,高性能混凝土理論與實務,詹氏書局。 5. 臺灣建築中心綠建材標章網站 https://gbm.tabc.org.tw/modules/pages/regeneration ,2024.040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