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1285 | ||
|
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TEASPA 4.0詳評結果之檢核 鍾立來1,2,3、王佳憲1、賴昱志4、彭瑞龍1、邱聰智1,5 1國震中心、2臺大土木系、3成大土木系、4土木/結構技師、5臺科大營建工程系 楊耀昇等人[1-2]於技師報1123、1124期,提出11項耐震評估結果之檢核要點,工程師可參考其內容,對詳細評估結果進行檢核,確認分析結果之合理性。「臺灣結構耐震評估側推分析法(Taiwan Earthquake Assessment for Structures by Pushover Analysis)」簡稱TEASPA,目前已更新至4.0版[3],本法乃延續TEASPA 3.1版[4],將柱構件兩端設置PM非線性鉸,其能合理反映軸力變化對非線性鉸性質及側推結果之影響,TEASPA評估方法,亦已於3.1版經營建署認證,適用範圍不再受六層樓以下限制。 文獻[1-2]之檢核內容,係依據V3.0版[5]之內容所提出,因應改版後之TEASPA 評估方法,在柱非線性鉸中考量軸力與彎矩之互制關係,故本文將以文獻[1-2]之內容為基礎,針對非線性鉸參數、構件力與位移之關係、構件破壞模式、結構破壞模式及結構最大基底剪力強度,另提出檢核之方法,並以一棟兩層樓結構為例進行說明。 一、結構模型概述 本案例為一棟單跨兩層樓之結構,如圖1,工址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為韌性抗彎矩構架,用途係數I=1.25,該結構X向跨距為5 m,Y向跨距為8 m,兩層樓之樓高均為3.6 m,樓板厚度為15 cm。梁柱斷面尺寸與配筋細節,如圖2,混凝土抗壓強度為190 kgf/cm2,主筋及箍筋之降伏強度皆為3200 kgf/cm2。本文以分析軟體ETABS建置結構模型,並使用TEASPA 4.0線上服務網頁[6]輔助設置非線性鉸,本文僅以X向側推分析結果為例,說明各項目之檢核方法。 二、非線性鉸參數 對於柱構件之PM非線性鉸之檢核,建議除確認P-M互制曲線之正確性外,應至少從P-M互制曲線上,輸出一組P-M值對應之非線性鉸參數,包括五點(A、B、C、D及E)之座標值及轉角之比例因子(scale factor),並與手算值比對,確認非線性鉸參數之正確性。 取一樓C3柱,如圖3,檢核其PM非線性鉸參數。以互制曲線中第8組軸力彎矩互制資料為例,如圖4,在軸力-25038 kgf下(於分析軟體中,軸力為負值表斷面受壓力),其計算彎矩為1400732 kgf-cm,由線上服務網頁所計算出之對應之非線性鉸參數,如圖5,和手算值(表1)比對,兩者誤差皆不超過0.02%,確認非線性鉸參數無誤。 三、構件力與位移之關係 結構進行側推分析時,柱之軸力不可能與互制曲線之點位資料,如圖4,完全相同,當柱之軸力介於某二組軸力之間時,分析軟體將會由此二組軸力下之彎矩與非線性鉸性質,進行內插,作出柱在該軸力下對應之非線性鉸性質。因此應由結構模型中,輸出側推過程每一步驟之彎矩及塑性轉角(plastic rotation),檢視各點是否落在其對應之二組軸力的背骨曲線內。 取一樓C1及C3柱,如圖3,檢核其力與位移之關係。因C1及C3柱底側推過程,每一步驟之軸力(表2及表3),均落在P-M互制曲線,如圖4之第八組及第九組軸力之間、或與該兩組軸力值接近,故可檢視側推過程中,每一步驟之彎矩及塑性轉角,是否落在該二組軸力對應之背骨曲線內,由圖6及圖7可確認分析結果合理。 表4,為案例側推分析各步驟之屋頂位移與基底剪力,當側推分析至第六步時,結構達最大基底剪力,故以該步驟對柱構件之破壞模式進行檢核(即以該步驟下柱之彎矩強度及剪力強度判別破壞模式)。由表5,可知各柱構件之撓曲側向強度均小於剪力強度,破壞模式應為撓曲破壞,在比對結構達最大基底剪力下之非線性鉸發展後,如圖9,可確認分析結果合理。 五、結構之破壞模式 為確認側推分析過程,非線性鉸發展之合理性,本文建議,可由強柱弱梁、各樓層彈性勁度比及剪力容量需求比等,三個要點進行檢核,本節將對強柱弱梁之檢核方式進行說明。就理論而言,若結構破壞模式為強柱弱梁(梁充分發展其彎矩強度),則接頭梁彎矩強度和,應小於柱;若為弱柱強梁(柱充分發展其彎矩強度),則接頭柱彎矩強度和,應小於梁。然,接頭處彎矩分配不均[7],即便柱之彎矩強度和高於梁,仍可能由柱端進入非線性,故工程師可由接頭處彎矩分配狀況,進一步確認分析結果是否合理。 取C1柱頂樓接頭檢核結構之破壞模式,其於結構最大基底剪力時,柱之彎矩強度12.09 tf-m,大於梁之彎矩強度9.52 tf-m,其破壞模式應為強柱弱梁,與非線性鉸發展一致,如圖9,分析結果合理。 七、結語 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之重要性,不亞於新建建物之耐震設計,評估結果攸關使用者之生命財產安全,評估之工程師不可不慎,亦不應全然相信程式之結果。工程師與程式間之聯繫若有誤,則可能釀成重大錯誤,故應於補強前後之評估進行相關檢核,確保分析之合理性,本文以先前提出之11項耐震評估結果之檢核要點為基礎,針對TEASPA 4.0版,提出對非線性鉸參數、構件力與位移之關係、構件破壞模式、結構破壞模式及結構最大基底剪力強度之檢核方式,供工程師參考。 參考文獻 1. 楊耀昇、周維苓、鍾立來、賴勇安、邱聰智、賴昱志(2018),「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設計結果之檢核(上)」,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第1123期。 2. 楊耀昇、周維苓、鍾立來、賴勇安、邱聰智、賴昱志(2018),「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設計結果之檢核(下)」,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第1124期。 3. 邱聰智、鍾立來、涂耀賢、賴昱志、曾建創、翁樸文、莊明介、葉勇凱、李其航、林敏郎、王佳憲、沈文成、蕭輔沛、薛強、黃世建,「臺灣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手冊 (TEASPA V4.0)」,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20-005,台北,2020年。 4. 邱聰智、蕭輔沛、鍾立來、翁健煌、李其航、劉建均、薛強、何郁姍、陳幸均、楊智斌、翁樸文、沈文成、涂耀賢、楊耀昇、李翼安、葉勇凱、黃世建,「臺灣結構耐震評估側推分析法 (TEASPA V3.1)」,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18-015,台北,2018年。 5. 蕭輔沛、鍾立來、葉勇凱、簡文郁、沈文成、邱聰智、周德光、趙宜峰、翁樸文、楊耀昇、褚有倫、涂耀賢、柴駿甫、黃世建,「校舍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手冊(第三版)」,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13-023,台北,2013。 6. TEASPA 4.0線上服務網頁:https://teaspa.ncree.org.tw/ 7. 鍾立來、林聖學、賴昱志、黃國倫、曾建創 (2015),「結構耐震設計:強柱弱梁之檢核」,技師報NO. 981。
表 1 一樓C3柱之手算非線性鉸參數
表 2 一樓C1柱底軸力、彎矩及轉角變化
表 3 一樓C3柱底軸力、彎矩及轉角變化
表4 案例側推分析各步驟之屋頂位移與基底剪力
表 5 柱撓曲側向強度與剪力強度之比較
表 6 一樓柱構件側向強度彙整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