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 NO. 1276 | ||
|
談 職災保險新法之立法要旨 | |
世界各國幾乎都有獨立職災保險的法源,類如,日本1947年之《職業災害補償保險法》、韓國1953年頒佈之《職業災害補償保險法》。唯獨我國職災沒有專法,補償相關法規散見於《勞工保險條例》、《勞動基準法》、《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與《民法》等,法規、給付方式不一且複雜;歷經勞工團體及專家學者,十多年的倡議催生,終於在110年4月23日完成《勞工職業災保險及保護法》(下稱新法)三讀,開創新里程碑。 |
鍾立來1,2,3、賴昱志1、邱聰智1,4、翁元滔1、劉郁芳1 1國震中心、2臺大土木系、3成大土木系、4臺科大營建系 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除結構物之耐震能力外,非結構物耐震能力之重要性亦逐漸提升。地震來臨時,除結構系統本身損傷會影響使用性,非結構之損傷,亦可能造成生命財產損傷或是建物運作功能受損[1]。醫院於強震來襲時,須作為救難及緊急醫療之使用,故其於結構設計時,均採用用途係數I=1.5進行設計,確保強震後仍可正常運作,但若震後醫療院所之非結構受損(如:懸吊式天花板墜落、醫療設備或管線破壞等),導致醫療院所之功能無法正常運作,即便醫院結構主體於強震中屹立不搖,該醫療院所仍無法於震後提供其救災功能。除醫院外,現今諸多高科技廠房、緊急避難場所、重要資訊設備,乃至於古董保存等,亦不可於震後有非結構之損壞。有鑑於此,本文旨在探討規範[2]第4.2節,對於樓板需求加速度之規定,並提出可行之補充方式,供工程師作為設計之參考。 |
探索教堂建築風格與宗教藝術 江俊謀 技師 緣起 教堂是西方城市的重要地標,集宗教中心、政權象徵與藝術殿堂於一身,每座教堂都是有故事的建築。樹林耶穌聖心堂(照片1),位於新北市樹林區後火車站附近,在人車潮往來密集市區內,宛如隱身人間巷弄的天主聖殿。以下,筆者從教堂建築的歷史沿革、現況評價、建築風格及宗教藝術等面向,探索這座美麗的天主教教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