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1271 | ||
|
『力平衡』在工程上的應用 劉澤山 技師 以前在學校學習力學時,都從靜力學開始。而靜力學一開始,就教授一個最基本的觀念—力的分解與平衡。換句話說,也是水平合力與垂直合力必須為零的基本觀念。如果力不平衡的話,就會造成物體往不平衡的方向移動。雖然之後我們還學了很多更高深的力學知識,如動力學、結構動力學等等,但是力的平衡,仍然是我們設計或施工中,最基本且重要的基礎。 在工地的施工中,說穿了也只是力平衡觀念的運用。例如,在擋土設施中應用很多的大斜支撐,如果是對稱的,當斜支撐的力量分解成兩向力量後,一向力量與土壓力平衡,另一向可以經由周邊之圍令,與另一邊之分力對頂而獲致平衡。但,如果只有單側的非對稱的狀況(照片1),圍令端部若未設防止滑移的阻擋,或在擋土牆上施作剪力錨栓與圍令連接,就有違反力平衡的顧慮。同樣的,當兩向支撐與連續壁斜交時,上下兩排圍令間,將有很大的水平滑移的分力(照片2),如果不加以適當的固定,就容易因圍令滑移導致潰敗虞慮。 模板支撐也是同樣的原理,也是模板兩側的力量平衡;但也有無法平衡的情形,例如以照片3來說,就是大家熟知的單面模板。因為地下室外牆側是擋土牆的原因,導致無法組模時,通常就必須組立單面模板,但是單面模板靠後背斜向支撐的方式,會產生垂直向之不平衡分力,因而導致模板上舉。灌漿時,混凝土側壓力越大,混凝土造成之水平力越大,同時垂直向分力也越大,因此單面模常在澆置接近結束時,因垂直向應力上舉而失敗。解決方式,不外乎兩種:一是如照片3所示,將其頂住,利用型鋼內支撐的圍令作支撐向下壓,以抵消上舉之垂直分力;另一種則如照片4,工人將鐵線偷偷綁在鋼筋上,然後綁繫於模板上(照片5),雖然不合規定,但可以把模板拉住。 另一種與單面模板類似的則是斜屋頂,如圖1。根據分力圖可以知道,斜屋頂澆置後容易在中央區域產生上舉的問題。所以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第131條第7款規定:「對曲面模板,應以繫桿控制模板之上移」。所以使用垂直支撐方式,支撐斜屋頂時,需有橫桿作對頂之補強,否則就可能和單面模一樣,在接近澆置完成時,因上舉而失敗。 斜屋頂另一種常見的支撐方式,是斜向支撐的方法,如圖2。這時由力的分解可知:模板產生的橫力由於角度的改變,由對頂改變為對拉,因此兩向模板須以拉桿或拉索加以平衡。但此法,有另一個問題存在:由於支撐在底部位置的桿件仍然是斜的,對於水平橫力的處理,也要特別加以注意,由於底部棚架一般都用木頭連結,但木頭的長度有限,所以連結時,需注意要有防止對向滑移的措施。 此外,當我們把照片3之模板,旋轉至水平狀況時,則是我們一般常見的懸挑模板的支撐方式。所以不平衡的水平力,會使模板向外拉出。雖然大多數的模板工,會偷偷的將模板以鐵線與大梁鋼筋綁住,但鋼筋能提供的力量相當有限,正確解決方式,可以參考范弘芳技師,技師報1160期文章,所建議『採用多搭一組鷹架的方式』辦理。照片6則是筆者之前為避免水平力問題之施作方式,提供大家參考。 總之,雖然力的分解與平衡,感覺像是很簡單的觀念,因此很多人往往忽略它在實務的應用上,其實這概念可以幫助分析與解決很多問題,常常能夠簡單地給自己判斷安全與否的依據。
參考資料 1.劉澤山(2020)。「擋土支撐作業主管上課講義」,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 2.劉澤山(2020)。「模板支撐作業主管上課講義」,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 3.劉澤山(2020)。「土木及建築工程施工技術(土木)」,工地主任回訓班講義,中華民國全國營造業工地主任公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