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鐵路地下化通車啟用週年 誌慶
林建志 技師
鑒於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通車後,對於促進都市整體發展、改善市區交通等,均有顯著效益,普獲各界肯定及支持,因此交通部鐵道局於民國99年開始,推動高雄左營地區鐵路地下化工程,並於107年10月14日下地通車啟用,消除崇德路、華榮路、明誠四路三處平交道,有效解決高鐵通車所帶來之地區交通問題,創造更緊密及靈活之都市開放空間,提升左營區都市發展,成功縫合左營區的城鄉差距與土地活化(圖1)。
 |
圖1 高雄計畫全區平面圖 |
左營計畫包括,隧道工程:自臺鐵新左營車站以南至葆禎路間,興建臺鐵單孔雙軌隧道一座,長約4.13公里;通勤車站:現有舊左營站改為地下化通勤車站、及新增內惟地下化通勤車站,總經費共106億元。週邊效益涵蓋六項:(一)提供都會區快鐵之便捷交通;(二) 增進臺鐵行車效率,均衡都市發展;(三)改善鐵路行車所產生之噪音、震動等環境公害問題;(四)改善市容景觀,提昇都會區環境生活品質;(五)減少廢氣排放,改善隧道、車站及車內空氣品質,符合永續綠色大眾運輸;(六)促進高雄觀光,改善車站服務效能,配合蓮池潭遊憩與運具整合,建立接駁公共運輸及兩鐵休閒系統。
 | |  |
照片1 左營舊城車站地面層現況 | | 照片2 內惟車站地面層現況 |
| | |
 | | |
照片3 左營鐵路地下化月台層列車進站現況 | | |
左營計畫主要施工法為明挖覆蓋,於緊鄰洲仔溼地部份,地下水位高達+5~+10M以上,倘施作連續壁,壁體品質不良,止水性不佳、產生包泥現象,開挖時容易產生滲水、破洞,引致泥沙滲入,輕則延誤工進,重則引致臨側既有鐵路或鄰房沉陷。連續壁施工常見異常狀況及因應對策,詳如表1、圖2。所幸本案在監造團隊權責查證下,透過完善的監造組織,確實執行現場監造工作,本工程順利如期、如質完成,施工過程並無災變及鄰損發生。
 |
圖1 高雄計畫全區平面圖 |
表1 連續壁常見異常狀況及對策
異常狀況 | 因應對策 |
導溝施作 | 導溝剛性不足 | (1).採用適合作業條件、地層狀況之導溝斷面。 |
(2).導溝橫向配筋應連續無間斷,以提高強度及剛性。 |
導溝下土層鬆軟 | (1).若地質條件為軟弱不穩定時,可採用深導溝或利用地盤改良配合施作。 |
(2).構築前應清除導溝下的障礙物,以維導溝功能穩定。 |
導溝內撐不佳 | (1).內側支撐應妥善規劃。 |
(2).未施作之連續壁單元導溝,勿移除內部支撐。 |
導溝負載過大 | (1).勿使重機械集中加載於導溝,且避免碰撞產生衝擊應力。 |
(2).導溝破壞或變形後,應先將其拆除並回填確實後再行施工。 |
開挖造成坍塌 | 穩定液面降低超過安全界限 | (1).使用適當之穩定液配比、必要時添加逸水防止劑。 |
(2).經常保持穩定液消逝與補給之平衡(隨時觀察)。 |
降雨導致地下水位速昇或使穩定液質量惡化 | 臨時排水需詳加規劃,必要時裝置抽排設備,以確保穩定液與地下水位之水位差(一般以2.5公尺以上的水位差為佳)。 |
地下水流速快 | 事前採取地質改良措施。 |
鄰近建築物產生側向土壓 | (1).增加穩定液比重。 |
(2).打設鋼板樁予以補強。 |
臨時軌火車產生之震動 | 施作深導溝、或採用地盤改良、埋設鋼板樁予以防護。 |
接近鄰房地下室,導致土體崩壞 | 工區宜與鄰近地下結構保持適距,如無法避免,應採地盤改良或埋設板樁補強。 |
鋼筋籠施作 | 鋼筋籠變形瑕疵 | (1).吊放時採用吊架與鋼筋籠寬等長。 |
(2).為防止豎立時變形,可用斜向補強筋補強。 |
(3).鋼筋籠綁紮採用電弧銲,以增加強度。 |
鋼筋籠吊放困難 | (1).挖掘部底面沉泥須確實清除(水尺深度檢查)。 |
(2).鋼筋籠續接應確認上下兩段之垂直度。 |
(3).鋼筋籠護耳應與開挖避免維持一定間隙。 |
(4).挖掘完成後應確實進行超音波檢測,以確認垂直度(超音波紙本留存)。 |
混凝土澆置 | 特密管無法抽拔 | (1).確認特密管埋入混凝土深度。 |
(2).縮短混凝土澆置時間,勿使作業中斷(控管預拌廠拌料及出車間距)。 |
(3).特密管時常移動轉動以維持良好工作性。 |
鋼筋籠上浮 | (1).水中混凝土澆置初期速度宜緩慢。 |
(2).特密管埋入混凝土最小深度1.5M以上(避免骨料分離)。 |
(3).導溝上安置錨錠固定鋼筋籠。 |
澆置作業中斷 | (1).充分協調預拌廠出料調度。 |
(2).避免交通尖峰時間進行澆置。 |
(3).工區現場車行動線完善整備。 |
(4).先行備妥備用廠。 |
藉由高雄左營地下化成功施工經驗,業主已另案成立軌道技術研究暨驗證中心計畫(簡稱:軌研中心),期企藉由成立國家級軌道技術專責機構,擔任交通部在軌道產業發展之技術幕僚單位,負責研擬軌道系統技術規範與標準,建立軌道產品研發、測試、檢驗與驗證等技術,並整合國內既有技術能量,協助國內軌道產業,逐步提升關鍵技術自主能力,確保國產設備零組件之安全、品質及標準化,以及提供營運機構所需設備改善與維護支援,提升系統安全與穩定,進而促成我國軌道產業及軌道運輸長遠發展。
藉本文發表,給高雄左營地下化的工程同仁喝采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