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科技帶來文明帶來生活便利、繁榮、富裕…等等。但也造成生活緊張忙碌。 工時增長、休閒忙碌、身心疲勞。帶來很多文明病包括身心疾病:癌症、糖尿病、憂鬱症、失眠等文明病。更帶來很多壓力、煩惱。另也造成極環境上極大的困惑。在享用現代文明之餘,不得不深思。
所謂禍從口出:僅量避免飲食下列已證實易產生致癌病毒的食物
: (惡物)
並請大家在吃東西之前三思什麼是有益的食物....
(對身體有益的食物,良物) : 如
及只要避免成為下列族群者,如此將可遠離癌症。
以下是醫學系研究所研究教授做出來的實驗報告,可信度百分之百。
|
|||||
![]() (96.11.04.野營社活動筆記)林忠行技師 十一月四日是一個陰偶小雨的天氣,但並沒有影響到野營社的社員和寶眷們的參與熱情。假日期間九份地區非常熱鬧加上交通管制,此次行程依照黃木發技師建議改由高速公路轉62號快速公路接2號北部濱海公路到達「陰陽海」,在此11部轎車於9:30全部會合後,繼續出發經由「洞頂路」接「金水公路」轉「山尖路」,到達我們午餐地點「雲山水」餐廳,這裡正是前往基隆山和九份的半山上。大夥將車停於此地後發揮登山和健行的功力,由嚮導黃木發技師帶領下沿著山中古道前進,沿途可遠眺欣賞北濱海岸線美麗的風光。 約於10:30抵達基隆山登山口,在此全體人員留影合照。基隆山海拔586.8公尺,有一顆三等三角點,除因外型似雞籠而被稱為「雞籠山」外,又因由九份福山宮望去,像一臥躺的大肚美女,因此也被稱為「大肚美人山」,目前改稱「基隆山」。基隆山原為一座錐形死火山,岩層堅硬,加上終年海風和東北季風帶來許多鹽雨,因此山上樹木稀疏,芒草叢生,峰頂不高,但因面臨海岸,視野寬廣開闊,完整的360度的展望,盡收眼簾,讓人有種不登山頂終身遺憾之感。基隆山登山步道自登山口至山頂的登山步道全程都是石階上坡路,步道中途共有四座涼亭供山客歇腳,登山者可依自己的體力,利用途中涼亭休息,加油。可惜由於時間關係僅有嚮導黃木發技師登頂成功到第四個涼亭,大部分都到達第三個涼亭,少部份人員到達第一個涼亭後,就轉進到第二個目的地「九份老街」。 九份老街距離基隆山登山口僅十餘分鐘路程,今天正逢有大團體辦理九份知性之旅活動,整個「汽車路」和「基山街」人潮洶湧,真是盛況空前。九份在過去開採金礦時期曾經風光一時,卻因為停止採礦後而變得蕭條,甚至被人們遺忘,直到吳念真導演的電影「悲情城市」在此拍片後,才又再度喚起大眾的矚目,而成為懷舊的熱門景點,每到假日總是有絡繹不絕的人潮。九份最具特色也是最主要的遊覽區就是那沿著山坡地形分佈的街道與房舍,除了這些值得探訪的昔日古老建築物外,九份的美還包括了隨著四季而變化的海景、山景。九份的街道都是窄窄小小的,而「基山街」是最熱鬧的一條街,大部分的商家都聚集在這裡,很多風味小吃,像九份芋圓、紅糟肉圓、阿婆魚丸、阿蘭草仔粿....等,每一家可都具有悠久的歷史!「豎崎路」是九份的直向道路也是一種「階梯路」,有很多觀景茶館,每間建築各具特色搭配「階梯路」構成攝影拍照的極佳景點。可惜時間不夠加上遊客太多,僅有少部分成員逛了大半區域,其餘人員都只能點到為止。九份會如此聞名中外,吸引大量的國內外觀光客,自然有其特殊地方,只能另行安排時間再度光臨,慢慢尋覓和欣賞「九份之美」。 12:00全體人員再度集合於基隆山登山口,沿著古道原路回到「雲山水」餐廳。此次活動參與技師及寶眷共計二十九位,整個行程受到老天爺的關照,雖是陰雨天但是僅有幾滴毛毛雨的出現。午餐席開三桌,大夥享受一頓山中餐宴後結束這次愉快的旅程。 基隆山登頂前的合影 基隆山遠眺海北濱岸線的美景 古時候輸水管橋的廢墟 九份老街的巡禮 |
|||||
報名截止日期:96年12月5日(星期三),依報名順序,額滿為止,歡迎會員報名參加 時間:96年12月14日(星期五)13:20~17:10
會議時間:民國96年11月16日星期五 (8:30 am 報到) 高雄市結構工程工業技師公會訂於96年11月17日暨24日(星期六)於高雄市結構工程工業技師公會會館舉辦「耐震性能設計與補強研討會」,敬請各位會員踴躍報名參加。 開課日期:96/11/30(五) 時間:96年11月16日 (五) 8:30-16:30 演講時間:96.09.21-96.12.21 週五 18:45-21:15 共八場 時間:9604期-12月3-13日
研討會舉辦日期:96年12月07日(星期五) 發表日期:96年11月24日(星期六)
報名截止:96年11月30日 活動日期:96年11月18日(星期日) 上午8:00 活動日期:96.08.24-96.12.21
(五)下午6:30 收件日期:即日起至96年12月31日止,以郵戳為憑。 |
![]()
推薦截止日期:96年11月15日
請至內政部建築研究資訊服務網(www.abri.gov.tw)訊息公告中,連結下載試用版軟體
|
||||
回頁首▲ |
發 行 人:林永裕 執行單位:資訊委員會 輔導理事:梁詩桐、高 原 督導監事:余 烈 資訊委員會:廖祐新 (主委)、鄭得志 (副主委)、朱泰明(副主委)、林忠行、黃武雄、 吳季鋼、宋明生、王啟河、林文隆、黃仁達、姚嘉偉、黃國艦、陳國星、 潘其芬、周榮隆、張文隆、施滄洲、林摩西、唐雨耕、張志彰、謝百鉤、 徐適康、陳柏伸、陳建權、劉長齡、朱弘家、林育信 |
版權所有,未經確認授權,請勿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