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年復始,萬象更新,一轉眼又跨進2007年了,首先恭祝本報讀者,新的一年有新氣象,心想事成,身體健康,事業發達。 回想過去一年的重大工程,捷運板南線延伸到土城了,雪山隧道通車了,高鐵也將在元月5日通車,台灣好像變小了,相對的我們的生活圈變大了,可支配的時間也増多了;充滿了新氣象,新希望。 本期電子報技師投稿,介紹賴景鎔技師的基隆大武崙炮台,圖文並茂,希望讀者喜歡,附有路線圖,有興致,不妨邀約三五親朋好友或舉家出遊,增進親情,並疏解一下工作上的壓力。 技術交流介紹如何增強免疫力,有了健康的身體,家庭生活就會美滿,您同意嗎?
sars來襲後免疫力的問題,開始為人們所注意了。 健康的身體──必須使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內分秘系統(荷爾蒙系統),維持正常運作。 免疫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漸降低;我們無論阻止年齡的增加,但只要注意飲食,就可以減緩免疫力下降的速度。 免疫系統結構
預防之道
養生之道
|
||||
![]() (圖文
: 賴景鎔)
(一) 大武崙砲台 二級古蹟規模宏大,保存完整 大武崙砲台位於基隆市德安產業道路的旁邊【地圖01】,這個被列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記載了近代台灣重要的歷史。站在入口處【照片101】可以看到基隆市政府提供的解說,大致如下: 『大武崙砲台是扼守基隆港口西側的重要據點,在清朝道光20年(西元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及光緒10年(西元1884年)的中法戰爭時, 清廷曾派兵駐防。現今所見的大武崙砲台,正確的創建年代不詳,但據其構造及設計特色來看,應為日據時期所改建之結果。』 砲台四周設置石垣,內部可區分為入口通道、營房及砲盤三區。入口通道窄小有利於防禦;營房有房舍及山洞二種類型,以備平時和戰時之用。砲盤區以一條狹谷形的通道相連接,每個砲座以2尊大砲為一組,分置左右,中間鑿地下室,作為貯彈之用。砲台的主要射角包含基隆港口之東北、北及西方三個方向。另外在砲臺北端有一觀測站,作為戰時觀察目標物之用。從這些進步的設備,可推證大武崙砲台應為較近代的軍事設施。 大武崙砲台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現在雖已喪失軍事用途,卻仍保存著豐富的歷史價值,現被列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 巡禮砲台恍如回到當時生活圈 筆者嚐試畫出一張砲台的平面圖,希望能讓技師們一看就清楚的了解這個二級古蹟相關的設施【地圖02】,並進一步的闡述大武崙砲台內部結構及設備,包括如下: (1)石垣區、稜堡及避彈壕 所謂石垣就是砲台最外圍的石造圍牆【照片102,103】,石垣區就是砲台的外圍通道。指揮官可以騎馬在石垣區內指揮,士兵則在石垣區移動巡邏。整個砲台有3個角偶,分別稱為東稜堡【照片104】、北稜堡【照片105】及南稜堡【照片106】。所謂稜堡就是砲台角隅區,南稜堡及北稜堡各寬約6公尺,主要是供步兵蹲於石牆前以洋槍對敵射擊用,大部分的兵力就集結在這3個稜堡,情況緊急時稜堡就成為肉搏戰的焦點區。南稜堡及北稜堡也各有一個避彈壕【照片105,106】, 避彈壕深1.8公尺,呈長條狀,位於稜堡之內側,其兩端有石階通壕底,人立壕中可得到直接的掩護。東稜堡的面積較大,無避彈壕。但其視野最好,居高臨下可以近觀整個基隆港,絕對是個最佳的防守點。(從東稜堡可遠眺協和發電廠的3根煙囪、基隆嶼及野柳峽)。 (2)營房 營房主要就是供官兵住宿及辦公用的建築物。分為二種,第一種營房為石磚造桁架屋頂營舍,位於砲台廣場的中央位置【照片107】,營舍的大門在西側面。這個營房主要是做為倉儲及兵員駐紮之用。目前該營房的屋頂已毀損(應該是在戰爭中被炸毀),但牆壁及門窗開口還存在,非常完整【照片108,109】。第 2 種營房為山洞型營房,建立在山壁上,壁體為磚牆,頂為水泥拱,上附有土丘,結構隱密,為營房區最主要的建築物,內部分成三間營舍,作為指揮所及寢室使用。每間營舍的寬約6公尺,深約8公尺【照片110,111】。 (3)砲盤區及彈藥庫 砲盤區共設4門砲座,分兩處設置,每處設有2門砲座。方形凹槽為大砲基座, 扇形凹槽為輪軌護座,三面子牆各有三個貯彈孔,作為儲藏炸彈用。子墻兩側有隔堆掩護砲座側面,北側隔堆下有彈藥庫兩座,南側隔堆下有彈藥庫一座【照片112,113,114,115】。 (4)觀測台 外形像一口井,成圓形狀,直徑約為1.5公尺,深1.5公尺,由岩石堆砌而成, 作為掩護觀測及敵情暸望之用【照片116】。 (5)蓄水池 共有4口池子,其中3口一組在左邊【照片117】,作為集水及沉澱用,然後較清澈的水流至右側獨立的一口池子貯存,並供飲用【照片118】。 (6)廁所 位於石磚造營舍的東邊【照片119】,左側小水槽做為洗手台使用,右側大水槽為化糞池。早期大武崙砲台的廁所就有化糞池設置,還算蠻先進的。 (1) ~ (4)項為戰鬥設施,(5)、(6)兩項則為民生設施。 利用電影重現砲台古蹟新生命 電影『古墓奇兵』是在吳哥窟拍攝的,票房非常賣座。但我總覺得大武崙砲台的週遭環境似乎不會比『古墓奇兵』的場景遜色,心中突發奇想,如果能找法國電影公司來這裡拍攝中法戰爭的歷史故事,再加上基隆市還有其他4個砲台(摃子寮砲台、海門天險砲台、白米甕砲台及獅球嶺砲台)都是在中法戰爭中參加戰役,可以輪番上陣取其場景。而且當時法軍將領孤拔也葬在基隆市義二路的法國公墓內(市定3級古蹟),讓這些古蹟不只是『古蹟』而已,還可以進一步重現古蹟新生命,說不定更多的觀光客跑來台灣觀光這些景點,讓這些文化遺產還可以發揮被忽視的商業價值,君不見九份就是因悲情城市一片而『重現生機』,土木技師公會若有興趣也許可以朝這方向投資,說不定有一天也會成事實,還可賺進大筆財富。 大 武 崙 砲 台 圖 片 集 【地圖 01】基隆鐵三角地圖 【地圖 02】大武崙砲台平面圖 【照片101】大武崙砲台入口 【照片102】東棱堡與北棱堡間的石垣區, 指揮官可以騎馬巡邏. 【照片103】北棱堡與南棱堡間的石垣區,指揮官可以騎馬巡邏,前方轉角處為南稜堡 【照片104】東棱堡 【照片105】北稜堡及避彈壕,壕深1.8公尺 【照片106】南稜堡及避彈壕,壕深1.8公尺 【照片107】廣場, 左前方為山洞型營房, 右前方為桁架屋頂營房 【照片108】桁架屋頂營房, 營房的屋頂已毀損, 但牆壁及門窗開口還存在,非常完整(2之1) 【照片109】桁架屋頂營房,營房的屋頂已毀損,但牆壁及門窗開口還存在,非常完整(2之2) 【照片110】山洞型營房 【照片111】山洞型營房內部,每間寬6公尺, 深8公尺 【照片112】砲盤區通道,兩條斜坡分別通往兩處砲盤. 【照片113】砲盤區(2之1),其中方形凹槽為大砲基座, 扇形凹槽為輪軌護座 【照片114】砲盤區(2之2) 【照片115】彈藥庫 【照片116】觀測台(直徑1.5M,深1.5M). 【照片117】蓄水池(2之1),3口一組在左邊, 為沉澱用 【照片118】蓄水池(2之2),貯存供引用的清澈水 【照片119】廁所 |
||||
回頁首▲ |
版權所有,未經確認授權,請勿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