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法檢視此頁面,請點選我

電子報 第 258 期 技師電子報於2000年9月21日創刊

本期編撰:周榮隆

本期出刊:95年02月07日

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發行

編者的話  

本公會技師電子報開春第一炮(第258期)輪由本人編輯,著實讓小弟感到幸運,因為一年到頭這個最美好、最美麗、最喜氣的日子,竟由本人捷足先登,怎能不令人覺得「福氣了」,最近大樂透開獎,共有三人各得三億元之頭彩彩金,我為他們三人高興。由於我並沒有去買樂透,說不定我若買了樂透彩券,恐怕我也會變成億萬富翁了。

開春編者的第一句話,免不了是要祝各位技師,狗年旺旺,恭喜發大財,本人在此講的發大財,並不僅僅是在金錢上量的擴充,也包括在工作上質的提高或規模上量的擴大,試想這一年如果現在你能像「台積電」或「台塑」他們這麼大的企業一樣在年初一開始即順利接了一整年的case,那我真的是要祝你恭喜發大財了,不過狗年來臨,帶給大家的是「機會均等」、「大家旺旺」,願我們彼此勉勵,彼此加油,切莫辜負了「大好春光」。

編者在此期擬推動「技師投稿」這個園地,我約了好友游兄,請他在過年期間為我搜集部份資料並代為整理及執筆雜文一篇,期能拋磚引玉,把我們技師這塊投稿園地抄熱起來,則將來我們這份「電子報」不僅具有可讀性,亦具有相當的內容,可讓公會廣大技師和諸位理監事們撥宂願意上來瀏覽一下,以娛身心,則編者之此番嘗試和心願,大致來說得以聊堪慰藉。在此編者,擬再藉這個寶貴欄位向各位技師拜個晚年並敬祝各位「新春愉快」、「大家發財」。

- 完 -

技術交流

技師投稿

信息交織的世界

周榮隆技師述

游餘國整理

第一部份:開場白-造物主的美妙與祂的信使春來了,使躍動的心靈在她的氣息裏,格外地敏銳,有股源自心底的喜悅。迎新賀年聲中,真確的祝福,濃厚的年味,充滿欣喜,溫馨感人。好時光裏,切莫教一時無心的歎息給耍弄了,竟無視這片盎然的春意。用心體察之下,年味便被我們的人情味找回來了。服膺鮮活人生的人,以讚美、欣賞、感謝、喜樂、善意的心、享受造物主的恩賜,繼續探求與追尋,不辜負祂的美意。祂將豐盛的筳席,擺設在我們面前,要我們滿懷喜悅,細心品嚐。經濟景氣或一時不振、政局或一時擾攘,但春的信息卻信實可靠,總會在眾人期盼下,適時降臨。

此刻,現實裏,經濟發展遲緩,幾至停擺的建設、惡劣的工程品質和連連的工程弊案、官商勾結,直教人痛心,而相關法規又獨厚建築師,導致土木技師執業空間受限等。處在這種不利的環境因素之下,深覺「土木人要有未來、要有作為、要提升土木專業地位和形象」,刻不容緩,不懷憂、不喪志;又深知「土木為一切建設工程之母」,要懷著「一日為土木人,終生為土木人」的熱情與初衷,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在信念上,齊心一志,昂首闊步。那麼,資訊化時代的土木人如何增進崇高的專業信譽與人格、拓展寬闊 的心靈視野,掌握時代脈動,讓土木工程技術與人文環境、美感藝術、心靈需求,獲得高度的滿足呢?名聲響亮,頂著偉大博物學家的光環,威爾森(Edward O.Wilson)說:「光憑著學習各學問的片面知識,無法得到均衡的看法,我們需要追求這些學問之間的融通(Consilience)。這種統一過程很難達到,但是,我認為它終將是不可避免的。」此言甚是,極有價值。所以讓我們嘗試踏著「欣喜若狂」的步伐,走出「束手無策」的心理關卡,開創新局,積極來扭轉土木人的命運吧!

我做一個信使,「不揣簡陋」時,諸位莫笑我魯莽。資訊也是始於滑滴,成河後便一條一條地流入無窮盡的資訊的汪洋裏。而當我「溺水三千,只取一瓢」之際,君亦莫笑我。我取的資訊好比從我家後面山坡流過門前的小河一樣,都是拜讀過的,取自詩人、物理學家、經濟學者、教育家等。信息先後順序,不代表傳遞優先與否的考慮,只圖有以就教於我土木界的前輩和先進,以及作者在資料蒐集後為文方便而已。

第二部份:本文-由信息所交織的世界

一、詩人的信息:

(一)捷克詩人,也是一九八四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雅羅斯拉夫.塞佛特(Jaroslav Seifert 1901-1986 )說「世界如此美麗」,在他豐富的生命裏,裝著滿滿的記憶,像收藏家般隨心所欲,打開匣子,拿出珍藏玩賞,與我們這顆半甦醒的心打交道,如老友一般。請聽一聽,他如何一把將我們的心攫住:「寂靜時,當我回首前塵,特別是當我緊緊閉上眼睛時,我只要稍一轉念,就會看到一張張那麼多的好人的面孔。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同他們不期而遇,同他們中的許多人結下了親密的友情,往事一件接著一件,一件比一件更加美好。我彷彿覺得,同他們交談還是昨天的事情。他們遞過來的手上的溫暖我還感覺得到。我還聽到他們幸福的笑聲、譏諷的語調以及低聲的敍述。他們都去世了,但是我不會喟然歎息,儘管淚水是我們的感官中最美麗的部份。所有剩下的惟有回憶,還有微笑。」(摘自回憶錄:世界如此美麗)   

我們再來聽聽一九八四年諾貝爾文學頒獎頌詞:「塞佛特的詩提供一個自由而解放的形象,我們在其中看到人類的多面性和大無畏的精神。在暴政與疏離的現實裏,他召喚出另一個世界-一個存在於此時此地的世界,一個存在於我們夢境、意志和藝術當中的世界。」

(二)希臘詩人奧迪修斯.艾利提斯(Odysseus Elytis),一九七九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利提斯是他的筆名,取法文「俊彥」(´elite)之意。且聽詩人自述:「…我大約在十七歲時對詩產生了興趣,發覺這些島嶼經騐,足以成為寫作的題材。我的童年在岩石、帆船、風車的世界度過,當時所見的長方形房子,牆壁都刷上白色的灰水泥。我的想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裏成長的。愛琴海,更在我的意識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由於希臘被納粹軍隊佔領,我的心靈漸漸擺脫了世俗的束縛,獲得獨特的自由。我相信這種自由正是我詩中的視境。…我沒有結婚,獨自租一個細小的房間居住,目前仍然寫詩,並且撰述討論當代詩學和藝術的種種問題。」

「現在,我對詩的要求遠比過去嚴格:我要求它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創造出另一種生命。我在作品中設法呈現的正是這種生命,表現的形式雖然和傳統不同,卻同樣嚴密完整。我的詩注重客觀呈現,喜歡創造神話效果,喜歡櫽括融會。在這方面,我既上承純粹的希臘傳統,又和今日的前衛作家為伍。」    【摘自艾利提斯自敍】

詩人黃國彬教授說:「艾利提斯一生寫陽光,寫海,歌頌大自然和青春;既寫個人,也寫社會,對各種經驗都有敏銳的反應,是個完全投入生命的詩人。在他的詩中,讀者可以感覺、享受大自然的光色和聲音,可以感覺生的欣悅、死的悲痛,也可以窺探宇宙和生命的奧秘。」

從兩位詩人的生命信息裏,你的心湖是否如我的一般,起了陣陣漣漪;腦海中隱約的精靈喚著你的名字,與詩人同行?

二、經濟學者的信息:

史帝文.藍思博(Steven E. Landsburg),經濟學教授,擅長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將經濟學呈現給一般大眾。

「我寫『公平賽局』構想的誕生、修正,以至於事後的潤飾,全都來自內心一把驅策之火。而這個驅策的火苗,則是被『午餐小組』的同仁所引燃的。我們這群人每天固定聚首,一面吃三明治、喝咖啡,一面用這把火照亮人類生活的每一層面。每次聚首幾乎都會有火苗迸現,映照出來的,不乏真知灼見;有時,火苗會一發不可收拾,變成烈熖。

無論是理論面或是真實面,我們只希望能夠多瞭解這個世界一點。每一天,我們當中總有人提出一些想法供大家參考。每一個想法都必然會受到非常熱烈而且準確地批判,因此,這些被提出的構想如果不是灰飛煙滅,就是被淨化而變得更強而有力。」

「經濟學家認為,許多有見地的普通人對一般事物的看法,其實根本就是錯的。因此,我們在討論時,強調不能只提出問題就算數,這是相當重要的。經濟學是一門相當嚴謹的學科,有相當準確合理的邏輯及證據的標準要遵守。在許多早期的論述中,我經常試著詮釋那些標準的內涵,展示我們如何運用它們推衍出時而令人驚訝的結論。」 (摘自午餐桌上淬煉來的真理)

你一定會對他提給他的女兒的忠告有興趣:

  • 除非妳喜歡自已所做的事情,否則為了成功所付出的努是不會有意義的。

  • 如果妳不曾犯錯,就表示沒有冒足風險。

  • 要小心那些以健康為由勸妳吃天然食品的人。

  • 要提防那些道貎岸然,滿口「法律權威」的人。

  • 不要把拼命的交易人錯看成好的交易人。

  • 為自已的生活負責。仰賴專家的專業知識,而不是他們對妳應該珍惜什麼所表達的意見。

  • 無論是在投資策略或是人生規劃上,都力求多樣化。

  • 有些人就是見不得別人開心。絶對不要低估這種力量。

  • 瀏覽網際網路。

  • 暑假不要去打工,因為妳還在求學階段,除非妳已嘗試過各種可能的機會。

  • 當妳在選擇大學的時候,選擇一所擁有活躍的研究學者群,可以讓妳恣意學習的大學。

  • 檢驗他人的價值觀是否具有吸引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從相反的角度來觀察。

  • 最大的報酬不是給那些從事必要工作的人,而是給那些能想出必須做哪些工作,並且主動將它們完成的人。

  • 絶對不要停止對人生選擇機會的探索,即使最後回到了原點也是一樣。

  • 不要犯下非最理想的丈夫不嫁的錯誤,就好像不要犯下非最理想的汽車不買的錯誤一樣。這兩件事都可能讓妳付出比他們的價值更高的代價。

  • 寫下妳的婚姻合約(當然是和你的未婚夫一起寫)。

  • 當妳婚後和丈夫分配家事時,要謹記下面這個原則:最好依專長-一個主內,另一個主外。

  • 多去思考人生哲學。

  • 絶對不要忘記,世上有許多的人對許多重要的事情知道得比妳多。仔細傾聽他們的說法。」

我們讀後自思,是否也能夠如此具體而微地表達父愛給我們成長中的兒女呢 ?

三、教育家的信息:

侯拉斯.曼恩(Horace Mann),一個在十九世紀時推動公立學校教育不遺餘力的教育家,被視為相當具有領袖魅力的美國人。他用動人的方式來表達完美的情操:

「教育的目的在激發對真理的愛,把真理當成至善,使知識份子的視界清明,可以明白地辨識真理。我們要一整個世代的人都能夠超然卓立於偉大與永恆的原則,打破狹隘及自私心胸…;我們不要像教堂尖頂的風信標那樣做個隨著流行風潮改變的人;我們需要像山嶽一樣,做個可以改變風向的人。

許多讓這個時代沸騰與翻滾的大問題,像個大汽鍋,在我們擁有一個從孩提開始受到良好教育,把尋求真理與尊重公理,視為職志的世代之前,永遠不會停止動盪。在上(十八)世紀中期,天文學界因為一顆行星,起了絶大的爭執。有的人愚蠢地發動了筆戰,還寫下彼此叫罵的憤怒的書藉;另外一些人則智慧地去改善他們的望遠鏡,不久之後便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教育應該向後者學習。」

這様我們便有明燈指明方向,而不至茫然迷失了。

四、物理學家的信息:

(一)費曼(Richard P. Feynman),一九六五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在量子動力學方面所做的基礎研究,對基本粒子物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物理定律的特徵」一書,有一段非常難忘的開場白:「說來奇怪,偶爾當我在某些正式場合表演森巴鼓時,主持人似乎從來不認為需要提及我也是個理論物理學家。我覺得,這是因為大家對藝術尊崇,遠高於對科學尊崇的緣故。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說過,人類最關心的應該是人的問題。不過,在這世界上應該還有其他有趣的事物。即使是藝術家,也會讚嘆日落、海浪以及跨越穹蒼的星辰;所以我們有理由偶爾談談『其他的事物』。當我們深入研究這些事物時,即使只是直截了當的觀察,也可以得到許多美感上的愉悅。大自然形形色色的景象隱藏著某些律動與模式,不是你的肉眼輕易就能望見的,而是透過仔細分析之後,才能進一步『看見』那些律動和模式。律動和模式,就是我們所稱呼的「物理定律」了。這位科學頑童讓我們開眼界之處極多。

(二)戴森(Freeman J. Dyson),早年為量子電動力學巨擘,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而過。且聽他在他投注最多心血與情感,並且也是他最愛的書「宇宙波瀾」裹,如何向非科學人進言:「我這本書是寫給一般人看的,想向他們描述科學家眼中的人類處境。部分會談到科學的內在 觀,討論科技的未來;部分將致力探討戰爭與和平、自由與責任、希望與絶望等倫理間,在受到科學的影響之後如何自處。這些都是個別的問題,但必須從整體面來看,才看得明白。若硬要將科學與技術分離、或將技術與倫理、倫理與宗教剝離,對我們而言是相當不切合實際的。我在此要向非科學人說,尤其是最終有權決定科技發展將朝向創造性,而非毀滅性方向前進的人們,如果你們,非科學人,想要勝任這份工作,就必須暸解這隻科學怪獸的本性,以思索控制它的辦法。本書目的就是要幫助你們了解。如果你們覺得有趣或困難,那就枉費了本書的宗旨;如果你們覺得它既不有趣、也不困難,那就失敗得更徹底了。人類面臨的深度問題之共同特徵就是非帶點幽默感、帶些困惑才能進一步發掘答案;科學當然也不例外。」

「要明白科學以及社會互動的本質,你必須檢視個別的科學家, 以及他面對周遭世界所抱持的態度。當問題來臨時,我通常求助於詩人多過求助於經濟學家!」走筆至此,意猶未盡;然囿於篇幅不得不停止揮灑。

第三部分:結束語-信使身退與感恩

信息流動像是風的形成,有來處,有去向。在資訊的海洋裏,我深知個人的侷限和不足,幸得以避免「自不量力」的窘況。今所擷取的每一個信息,都是他人研究的成果,心血的結晶,也都是造物主的美意,謹此表達個人的感謝。值此春風拂面的當下,喚醒我沈睡已久、遙遠的記憶:曾為一片飄落的樹葉,感動莫名;童趣裏,牛背暮(牧)歸的風中少年;兒時走過輕風吹拂,垂柳搖曳的溪畔,找尋岸上幾不存在的四葉瓣的「幸運草」;高低有致的山坳上,炊煙裏傳來入鼻的木柴香氣;也憶起中年時的母親為炊事,額角抺上柴灰的容顏,宛若老農婦,彎著久久才遲緩移動一下的身軀。我用滿滿的記憶,完成篇章;暫時將存封的記憶用文字呈現在諸位的眼前,並請想像信使身退,只留下空蕩蕩的舞台,而版面上卻有川流般隱在字裏行間的信息。

回頁首▲
 

版權所有,未經確認授權,請勿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