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法檢視此頁面,請點選我

電子報 第 246 期 技師電子報於2000年9月21日創刊

本期編撰: 林忠行

本期出刊:94年11月08日

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發行

編者的話  

網路界巨人Google 以搜索引擎起家,在美國上市成功後手上現金多多,為了龍頭地位挾其雄厚的現金優勢,接連推出幾件計畫都造成極大轟動和影響。去年幾家提供免費信箱龍頭提供的容量僅2M、10MB或MB而已,但當Google宣佈提供Gmail免費信箱容量1GB後立刻造成轟動,迫使Yahoo和Hotmail立刻投入資金添購設備,紛紛宣佈提高免費信箱容量增為100MB,接著再增加為250MB,到目前為止Yahoo已將免費信箱容量調升為1GB;Hotmail免費信箱容量則為250MB而Google的Gmail為2GB,現在的網路使用者已經不再為信箱容量不足而煩惱,真是只有在競爭環境下消費者才有福氣。

接者Google不單提供網路地圖,更將衛星相片和網路地圖整合,提供全球各地的衛星相片,連一些國家的軍事建物都看得到,至於你家的地點更不用說, 試試看上網找一找你家的空照圖.

最近Google開始『Google Print』計畫, 又立刻引起轟動當然也引起反彈,如著作權的爭議、又如法國要反撲Google的文化威脅。Google要擴大歐洲圖書館數位化行動宣佈在8個歐洲國家推出「Google Print」專案的本地語言網站。Google Print計畫主要目的是將全球的書籍變成可上網搜尋的內容,此舉已經在歐洲引發極大的爭議。這8國語言網站為法國,義大利,荷蘭,奧地利,瑞士,比利時和西班牙。用戶可以在這些網站上搜尋各個國家出版商提供的書籍,以及英語語言書籍。

Google公司產品副總裁Susan Wojcicki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些新網站目前只能搜尋少數書籍。今年8月,Google 開始在歐洲進行網路圖書的拓展行動。自從Google去年12月宣佈和5家大的圖書館達成書籍數位化的協議後,法國國家圖書館館長Jean-Noel Jeanneney也開始呼籲,應該將歐洲大陸圖書館的書籍收藏進行整理與數位化。這5家圖書館的藏書和文件數量為1500萬。

目前,用戶在Google Print網站上可以瀏覽書籍中的書目,某些內容,以及書籍零售商的資訊。未來,歐洲地區的用戶還可以閱覽紐約公共圖書館、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密西根大學以及牛津大學圖書館中的藏書。在歐洲,已有西班牙的Grupo Planeta出版社,Grupo Anaya出版社,法國的De Boeck和Editions De L'Eclat出版社以及荷蘭的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出版社和Google簽訂了圖書數位化協議。

由這些演變看來網路的世界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模式,傳統的思維和生活模式將會徹底被更換,生活於現代的你我必須要多關注於網路的變化和影響。

技術交流

科技與安全和隱私

科技提供大眾生活極佳的便利性,例如台北捷運系統的悠遊卡和即將推行的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但是這種便利性和個人隱私及資料的安全性是有極大的衝突。正如同網路交易提供買賣雙方快速和便利,但也同時衍生出交易和信用卡資料被洩露的問題,雖是如此但是網路交易的金額仍持續蓬勃發展商機無限!這就要靠相關的機制和科技來輔佐,不可因噎廢食!處於科技時代的我們不能不投入一些這方面的關注。以下是一篇關於美國護照明年全面植入RFID晶片所討論的便利性和隱私安全性報導,提供大家來思考。

美國政府宣佈,2006年十月起,所有美國護照都需要植入可遠端讀取的電腦晶片。

美國務院在上周二迅雷不及掩耳地宣佈這項命令,表示明年十月之後發出的新護照都將含有一小片無線頻譜身份識別(RFID)晶片用以傳送護照持有人包括姓名、國籍、性別、出生日期、出生地、數位相片等資訊。而美國政府也在考慮加入其他數位化資料,像是指紋或虹膜辨識。

過去一年,在護照中加入RFID晶片在美國引發不小的反對聲浪,因為反對人士擔心有心人士利用強波天線瞄準持有護照的人或交通工具,就可以從空中截取到個人資訊。今年國務院收到的2,335意見調查中,98.5%持反對意見,安全及隱私問題是最主要原因。 但布希政府干犯眾怒,仍然決定未來要在新版護照片嵌入64KB晶片,表示希望願意遵守由聯合國下的國際民航組織所制定的「全球相容」標準。其他國家包括英、德也都宣佈了類似計畫。

而美國務院也表示已對隱私安全採取措施。國務院指出,護照中的晶片「不得進行『追蹤』,只允許政府獲知使用者已經到達了某個機場,這早可以利用非電子護照得知,只是電子護照可以更確定遞出護照者是合法的持照人。」

而為了美國人對平息身份竊取的疑慮,布希政府表示新護照將會在封面加裝「反側錄(antiskimming)物質」,以「減少」被遠端竊取的風險。但這種防止RFID強波天線技術的效果如何則並不清楚。 「護照裏的防護措施一種實體裝置,基本上在護照蓋起來時是很難讀取到的,」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國務院官員指出,但他無法提供這種物質的詳細成份。負責評估晶片抵禦電波刺探的美國國家標準和科技機構也無法提供進一步資訊。隱私權倡議人士,RFIDkills.com創建人Bill Scannell,美政府是在人民的護照架一個超迷人電台,然後用水泥覆蓋住,但如果門一打開,你還是收聽得到音樂。 「有的確總比沒有好,」Scannell說,「但我們為什麼要冒這種險呢?」

此外,新美國護照將使用「Basic Access Control」(基本存取控制)技術,這是在晶片內儲存一對加密的密鑰。只要讀取器成功獲得授權,RFID晶片就會把一切資訊全吐出來。 電腦科學家卻批評這種加密技術是有瑕庛的。RSA實驗室的Ari Juels與卡羅來納大學David Molnar及David Wagner警告這種密鑰不夠安全,表示如果電子護照從頭到尾只適用單一固定密鑰,就可能發生問題。 

而布希政府也可能面臨來自法律層面的挑戰。隱私權人士在致函國務院指出,這項措施「並不具法定職權,因為並沒有獲得國會通過。」電子疆域基金會律師Lee Tien表示「我們想強調的是,國會可能會像過去舊護照一樣,在新護照上也賦予國務院同樣的職權」,「但政府現在做的,某種程度已經是截然不同的事,理應要獲國會額外的授權。爭議的焦點在政府應有多大權力,但老實說,誰也不知道。」

技師投稿
回頁首▲
 

版權所有,未經確認授權,請勿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