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社論主筆:周坤賢

廣告:第一版天之浩、七洲

第二版台科大招生(24.5*5.7)

第四版九壽

(第一版)新聞焦點(社論•週聞輯要)

社論

體認土木工程師的環境責任

英國土木工程學之父泰爾福德曾說:『土木工程永遠不會成為社會注意的焦點,但是土木工程師有解決問題的強烈心志,又具有工程設計的想像力』,又說:『土木工程對時代的影響力與對社會大眾的說服力,是建立在土木工程師可靠的專業與人格之上』。土木工程英文名稱為Civil Engineering,也就是民生工程,與人民生活有關的工程,皆屬土木工程的範疇。

「工程師」(Engineer)的原意是解決問題的人。中國工程師信條中有關工程師對社會的責任,為守法奉獻與尊重自然,有關守法奉獻,包含恪遵法令規章,保障公共安全,增進民眾福祉;尊重自然則包括維護生態平衡,珍惜天然資源,保存文化資產。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於今(96)3月所出版的工程倫理手冊中,也強調工程人員應「落實安全環保、增進公眾福址」、「重視自然生態、珍惜地球資源」。

近期民眾及政府關心的議題,包括蘇花高是否興建、新莊機廠樂生療養院拆遷及高速鐵路安全性等國家重大建設,皆屬於土木工程範圍。目前這些重大公共工程所面臨的難題,是當地的利害關係人,對於工程建設所帶來的改變有著莫名的恐懼,土木工程師應有能力去消除民眾的恐懼,而這些能力來自於事先仔細的規劃。土木工程師應愛惜自然資源,審慎開發森林、礦產及海洋資源,維護自然生態與景觀。

對於溫室氣體減量以及節能的執行,目前尚處於萌芽階段;換句話說,現今土木工程界對於溫室氣體減量的認知尚停留在理論階段,該如何於土木工程建設中落實並不清楚。以德國柏林為例,該國工程師對於交通、建築、排污、照明等工程皆投入大量心力在節省能源,創造可持續發展環境而努力,但現今國內之工程設計限於工程經費、法規、以及工程師的學養問題,對於溫室氣體減量以及節能成效不彰,除了生態方面的努力稍具成效外,遲遲提不出有效的對策。

反觀建築人員推動綠建築多年,雖然還無法普及,但是這一份用心,社會亦同樣給予相當正面的評價,所以土木工程建設除了生態工程外,對於道路、橋梁、隧道、工業區開發、大型社區開發等工程,將溫室氣體減量以及節能設計充份發揮於工程建設上,是刻不容緩的,故總統 經國先生曾說,『現在不做,將來一定會後悔』,其義在此,值得深思。

   本會為土木技師之大本營,對於會員技師具有高度的信心及期待,。由於時代的變遷,土木工程所包含的領域愈來愈廣,除了傳統的結構、大地、水利等力學訓練外,基於工程師對於社會的責任,土木工程師應持續教育,多方涉略有關環保、生態、人文、文學等相關知識。由於土木工程師本身就是個整合的專家,可以整合各種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也就是專案管理的工作,從更高的層次來看,土木工程師如具備財經、法律、社會學等知識,將更具有能力造福人群。期盼諸位土木工程師,能深刻體認本身的責任與義務,奮力而起,不要在「溫室氣體減量」這個運動中缺席。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 拜訪國工程相關報導詳4

 

技師報新團隊:右起黃科銘副社長、吳朝景營運總監、林永裕發行人、陳錦芳社長、張長海副社長、拱祥生總編輯

(第二版)時事論壇(我有話說•重大工程新聞)

蘇花高爭議系列報導(一)

文字方塊:
 

 

 

 

 

 

 

 

 

 

 


幸媛國會隨筆                 立法委員  賴幸媛

蘇花高興建爭議,堪稱繼雪山隧道開通之後另一項對台灣環境帶來毀滅性影響的環境與開發議題,雖說現在支持興建蘇花高的民調數據高達六成以上,但幸媛認為,這一個爭議性強的建設工程案,仍然需要來自社會各方面充分的討論,讓社會能夠充分瞭解蘇花高興建工程的利弊得失,以及花蓮、甚至全台灣在唯增長意識型態發展下可能會產生的的社會後果

五月八日,幸媛召集台灣各環保、社運團體以及政府行政官員舉辦「誰要蘇花高公聽會」,面對思維仍停留在廿世紀的政府工程單位,面對能源耗竭、溫室效應等廿一世紀新生的危機,幸媛十分感慨,執政黨的思維遠遠落後國際社會對環保的關注,口口聲聲說要重返國際社會,但卻對國際社會一無所知,甚至一再違逆永續發展的國際潮流,這樣國際社會又會如何接納我們呢?台灣,又如何真正昂首闊步的走出去呢?

 

 

 

 

 

 

 

 

 

本文轉載摘錄自立法委員賴幸媛電子報NO.21

 

 

蘇花高公聽會記實()     本文轉載摘錄 立報記者胡慕情之報導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出線,提出「東部領航計畫」與「蘇花高」抗衡。立委賴幸媛於58日舉辦「誰要蘇花高」公聽會,邀請花蓮居民、官員與民間團體討論,希望告別動員模式的公聽會,釐清重大政策方向。

 

化做春泥更護「花」

政府為蘇花高提出的許多配套都不完善。花蓮軟體資源建設很缺乏,「我們懷疑,就算有遊客被吸引來花蓮,還會願意再來嗎?」

    「化做春泥更護花」青年行動聯盟成員蔡中岳說,花蓮青年一直很關心蘇花高,但在收集資料與政府想法時,卻無法了解政府在花十年建設的同時,為何不傾聽未來將在這裡生活的年輕世代聲音?

    花蓮學子認同花蓮要發展,但堅持應有妥善規劃。蔡中岳指出,政府為蘇花高提出的許多配套都不完善。花蓮軟體資源建設很缺乏,「我們懷疑,就算有遊客被吸引來花蓮,還會願意再來嗎?」

    蔡中岳表示,花蓮縣政府曾提出東部永續發展綱領,其中提及不少發展模式,包括多日遊與西部化一日遊的方式。多日遊的計畫希望吸引人潮,但強調節制;一日遊則可能造成污染。

    目前政府對蘇花高的想法即是一日遊,「但既要永續,蘇花高做得到嗎?」蔡中岳認為,要幫助花蓮有各種方法,切莫以搶先蓋公路為先;「花蓮的未來要有我們的聲音,尤其這關係全台發展,全台青年也要發聲。」

 

挑戰台灣脆弱地質

   

 

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主任廖本全指出,台灣的體質即是山、林、水、土,蘇花高的興建正在挑戰台灣的古老本質。蘇花高將經過11個斷層、大小皆有,新斷層也可能出現,「蘇花高位於2個古老板塊的擠壓帶,但這明顯在挑戰台灣最深不可測的一面。」

    廖本全說,山、林、水、土就是維生生態系統,當系統瓦解,就是無盡的永續工程。更何況蘇花高耗費930億,有誰能保證不再追加經費、如期完工?他指出,蘇花高有94%經過高海拔國土保安,其中山坡地經過7%,共有17個敏感地帶,「最後挑戰的即是以這維生生態系統做為維生體系的動植物、國家公園、原住民與花蓮人!」

 

交通部:資料解讀有誤

蘇花高目前經過最低是18公尺、最高是104公尺,「離高海拔仍有很大距離」

    交通部國工局副局長曾大仁感謝學者提醒建設與環境的關係。但澄清環境影響說明書及環評報告中皆未提及蘇花高將進入中高海拔國土開發。蘇花高沿線經過的山區雖有一定比例的高海拔區,但就設計所顯現的數字來看,目前經過最低是18公尺、最高是104公尺,「離高海拔仍有很大距離」。

    曾大仁坦承無法掌握時間與費用的變化,但否認「工程師挑戰大自然」的說法。他表示,工程師在第一線總會碰到很多困難,因此會更謙卑、謹慎。雖蘇花高經過11條斷層,但皆非活動斷層,與台灣其他公路相較下並非特別不好的地質;且地質狀況已參考北迴鐵路2次的施工經驗,已掌握較完整的資料。

    曾大仁說,環評差異分析說明目前已正式提出,應無問題。經建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長張桂林則回應,政府不會放棄國土復育,但在國土復育條例草案也提及若經國家認定為重大公共建設,即可不受此草案限制。

 

荒唐數據騙人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質疑,國工局提出「興建旅次增加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系數」說法是假設錯誤。潘翰聲說,美國環保署8月提出運輸與空氣品質的數字,表示每輛小汽車、每公里將排放590.4公克的溫室氣體,以國工局加上人數的計算方式,假設一輛小汽車滿載5人,也仍會排放120公克,與國工局提出的160公克差異仍多。「難道假設上蘇花高一定滿載?如果不是,未來要限制嗎?」

    台灣高爾之友指出,美國環保署根本未用人次以統計溫室氣體排放,「說要跟上國際標準,為何以人次計算降低數據衝擊?」天氣、車齡也將影響溫室氣體排放效率,政府不該便宜行事。

 

 

地質問題複雜

地質會否對環境造成不利,端看人類是否了解,再以技術問題克服。他指出,蘇花高的地質是台灣最老、強度最強的;雖然經過斷層,但尚未被證實是活斷層

    中央地調所組長劉桓吉認為,地質會否對環境造成不利,端看人類是否了解,再以技術問題克服。他指出,蘇花高的地質是台灣最老、強度最強的;雖然經過斷層,但尚未被證實是活斷層。他同意施工可能會有問題,但一邊調查、一邊鑽探開挖,「是世界上隧道工程的常態。」

   立委趙永清立即以921大地震的例子反問:「難道不是活動斷層就沒有問題嗎?」劉桓吉面有難色地嚅嚅回應,確實無法否認斷層有活動的可能性,但一旦調查發現,就會有先導設置並發展配套。

   地質學家李思根直指,台灣東部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造山帶,地殼擠壓每年高達7公分,絕不能忽視。而蘇花高經過3個不同地層,雖然大南澳是最硬的板塊,但同時又有南蘇澳層等,將造成輕重不一的變質,複雜程度絕對超過雪山隧道、風險更多。

    工程最擔心的水脈問題將引發工程困難。東部有3條大河,河床系數很大、崩石量也大,未來橋樑會不會堵塞?李思根說,尤其東部有許多支流,碰到水脈是避免不了的事。

    他駁斥中央地調所以九曲洞代表大南澳地層的說法,「據我了解,九曲洞是這一帶地層中唯一的塊狀大理岩」,不能以小代大,簡化此地地質問題不大;李思根說,目前新文資法已通過,新增特殊自然地景項目,環評的差異分析也應納入。(待續)

 

 

 

(第三版)技術專刊(建材•工法•營建管理•法令)

9658日「誰要蘇花高」公聽會

相關重要議題之澄清、回應說明(一)

國工局96.5.29

蘇花高速公路計畫前因花蓮縣內部分人士、團體尚有不同看法,921212日奉行政院秘書長函示暫緩動工迄今,蘇花高是否興建已成為一個公共議題。9658日立委賴幸媛國會辦公室邀請花蓮居民、官員與民間團體在立法院召開「誰要蘇花高」公聽會進行討論。本報並於公聽會後就相關重要議題請教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該局提出澄清與說明如下:

蘇花高興建的目的:對花東民眾「行」及「生命」之基本尊重

現有臺9線蘇花公路是花東地區與北部地區間唯一的聯外運輸公路,但根據民國9095年間蘇花公路發生「24小時內死亡」A1等級交通事故顯示共計133件、死亡142人、受傷38人,其死亡率、肇事率(不含落石造成之傷亡)約分別為西部高速公路的13倍與16

北部與東部地區間之城際運輸系統計有公路、鐵路、航空與海運等4種。在海運部分,主要係供貨物運輸,而在航空部分,雖有客運服務功能,惟因運量占整體客運比例低,且具有能源使用效率低、營運成本高、票價高、易受天候影響航班等特性,未來亦不可能擴張運能來提供臺北與東部地區間之運輸服務。因此,就臺北與東部地區間之運輸系統發展而言,主要仍需依賴公路及鐵路。

現有臺9線蘇花公路是花東地區與北部地區間唯一的聯外運輸公路,因受地形及地質條件限制,雖經歷年來持續改善,仍難以提升行車條件,嚴重影響用路人安全,且每逢颱風、豪雨季節,花東地區對外交通經常中斷。據統計,自民國8395年間,蘇花公路中斷至少84次,約144天,落石坍方也屢造成用路人傷亡及家庭悲劇;在交通事故方面,民國9095年間蘇花公路發生「24小時內死亡」A1等級交通事故計133件、死亡142人、受傷38人,其死亡率、肇事率(不含落石造成之傷亡)約分別為西部高速公路的13倍與16倍之多,因此蘇花公路改善實無法滿足公路運輸之安全與可靠之基本需求。另經交通分析評估,在北迴鐵路已雙軌電氣化,傾斜式列車陸續加入營運,未來相關鐵路運能提升與運輸管理計畫完成後,即使北宜直線鐵路完成,也只能移轉蘇花公路約20 %之交通量,對蘇花公路交通擁擠改善有限,且花東地區長期受天候影響的對外交通中斷問題仍然不能解決。因此,蘇花高興建主要目的為提供東部與北部地區間一條安全、可靠、全天候的聯外維生道路系統,係對花東民眾「行」及「生命」之基本尊重,以符合政府施政之公義原則。

民意調查:支持興建蘇花高

文字方塊:  花蓮縣政府經舉辦縣內北、中、南區3場公意論壇,邀請正反雙方充分論述,並委由2家地方電視台全程播出實況,同時在地方報紙刊登實錄供民眾參考後,於931月委託3家專業民調機構電話民調結果,約有77%民眾贊成興建蘇花高。國工局於9510月辦理蘇花高計畫「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作業時,委託中華徵信所之專業民調中心進行全國性電話調查結果,有62%贊成興建蘇花高;中時電子報於964月之全國性電話民調結果,亦有65%贊成興建蘇花高,故絕大多數民眾支持興建蘇花高。歷次民意調查結果比較詳附圖。

蘇花高全線未有於中、高海拔山區之開發行為

本案未牴觸「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及「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

蘇花高速公路全線設計高程約介於14104公尺之間,未有於「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所明列高(1500公尺以上)、中(1500公尺∼500公尺)海拔山區之開發行為,亦未行經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及離島。經檢視,本計畫並未牴觸「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及「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

交通部曾於96226日函詢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意見,該委員會於96316日函復意見為:「『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尚未完成立法程序,且目前推動行政院核定之『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草案』中並未明文禁止新闢國道,另『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將國家重大建設計畫及公共設施亦列為開發限制之除外條件。惟因本案牽涉層面甚廣,建請交通部宜從國家整體利益與環境保育等全方位觀點評估本案。」顯示計畫道路確未牴觸「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及「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另計畫道路為國家重大建設計畫並執行環境影響評估作業,確已考量國家整體利益與環境保育全方位觀點。

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的資料顯示,蘇花高所經斷層並無活動性

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的資料顯示,蘇花高所通過斷層均非文獻記載之活動斷層。本計畫規設時業經詳細地質調查,路線已儘量避開潛在地質危險區段,並參考沿線既有38座鐵公路隧道資料及施工經驗納入設計中,對沿線地質的狀況與特性已有所了解;且國內隧道施工技術經由二高及北宜高之施工經驗累積後已大幅提昇並有長足進步,對可能遭遇斷層破碎帶的處理已有相當的把握。(待續)

 

24.5*5.7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九十六學年度營建工程系推廣教育學分班招生

一、營建工程系推廣教育碩士學分班

報考資格:大學畢業或具有研究所報考資格後,於政府機關或公民營事業單位從事營建工程相關業務滿三年以上,且目前仍在職者。

招生人數:40人(最低開班人數10人)。

報名方式及日期:一律採網路報名,自即日起受理,至9675日截止,審查資料以掛號寄達。(郵戳為憑)

報名網址:http://140.118.99.156/infosystem/StudSystem/StuAccount/Login.aspx

放榜日期:9681日(可由本校網頁hppt://www.ntust.edu.tw「新聞與活動」查詢)。

開設課程:

課程名稱

上課時間

課程名稱

上課時間

 

營建工程品質管制

星期二下午

結構工程專論

星期三晚上

 

營建管理專題()

星期二晚上

專案工程控制

星期六早上

二、營建工程系推廣教育學分班

開設課程:

課程名稱

上課時間

課程名稱

上課時間

 

結構矩陣分析

星期三早上

星期四早上

結構動力學

(英語授課)

星期四下午

報考資格:大學土木營建相關科系畢業或具有研究所報考資格。

招生人數:每門課各10人。

招生方式:採書面審查方式進行。

報名網址:http://140.118.99.156/infosystem/StudSystem/StuAccount/Login.aspx

【※報名本班者請於信封袋上註明選修課程,本班報名人數不逾十名時,採隨班附讀方式進行。】

報名方式及日期:一律採網路報名,自即日起受理,至9675日截止,以掛號寄達。(郵戳為憑)

相關規定以簡章為準(招生簡章即日起可由本校網站首頁入學資訊推廣教育http://www.admission.ntust.edu.tw/front/bin/cglist.phtml?Category=88或於本系網站(www.ct.ntust.edu.tw)招生公告處下載。

敬 請 張 貼

 
聯絡電話:(02)2737-66014,傳真:(02)2737-6606

 

 

(第四版)焦點話題(地方焦點•生活情報•研習活動)

技師報新團隊成型、展現新風貌

林永裕 發行人

本會第八屆理監事團隊已於日前在眾多會員的支持下成型,老幹新枝交互穿插,相信這些新團隊,必定能滿足大多數會員的期待,切切實實的在未來三年當公會的義工,為公會開創新的願景與績效,將是全體土木技師的光榮與國家專業團體的新曙光。其中,技師報的接續發行與改版,成為重要的興革事項之一。依循慣例,新任的技師報社長-陳錦芳理事及相關團隊亦經由理事會的依據民主程序決定。

陳社長甫上任後,旋即密集召開技師報改版會議,期盼以新風貌帶帶給讀者新的感受。自本期開始,技師報主要的興革事項如下:

1.  為加強版面可讀性,在不增加經費的前提下,以四版全彩印刷。

2.  增加工程性的報導文章比重,積極向工程界的產官研各界邀稿,以活絡技師報作為工程資訊交換的平台。

3.  文章的圖文比例提高,以增加文章的可讀性。

4.  以嶄新的刊頭及文字編排方式,使讀者易於在短時間決定閱報方向。

除了改版之外,技師報的傳統優良發行傳統與內容,仍須維持。自發行這些年來,『技師報』維持「專業公正」、「新聞中立」的一貫原則,忠實的善盡「專業媒體」的責任;並遵循「技師報的社論,絕不是發行單位的一家之論」的理念,努力以赴。或許實際上我們作的不夠好,但我們希望『技師報』能永遠樹立這種典範,使其言論終為利國利民之讜論。今後,我們誓言努力提升『技師報』的品質,針對各項法案和問題,更主動積極地提出有系統的看法,提供有關單位參酌;更誠懇的呼籲,產、官、學、研等各界賢達,不吝賜教與投稿,期盼能活絡這塊溝通的平台,增加經驗與智識的交流,相信必能裨益工程界。相信所有產官學界之工程人士及關心鄉土建設的社會賢達,應能體會和支持我們的堅持和信念!

彷彿就在昨日,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土木日創刊的『技師報』,轉眼已於今年邁入第十一個年頭。感謝來自各方的稱讚及口碑,這些是我們辦報的最大精神支柱。土木人、工程界及新聞界的朋友!技師報需要您的支持、打氣,不論是批評或建議、投稿或迴響,技師報都深切期待各位讀者的參與,使她成長為一份招牌響亮的工程專業報紙;也呼籲各界放下矜持,熱情灌溉這個專業園地!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專程拜會國工局

﹝本報訊﹞96521日上午11時,本報發行人林永裕、社長陳錦芳、副社長張長海、黃科銘等,前往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拜訪邱淋濱局長,三位副局長暨主任秘書等人均陪同與會,雙方會談融洽。

會中林永裕理事長表示,今後希望加強與國工局之互動能,同時技師報可以多報導國道相關消息以饗工程界讀者,亦可透過本報舉辦公共議題之論壇、小型座談會等,以專業立場剖析、研討,為工程界建立溝通及發聲平台;此外,本報預計規劃『新工法、重大工程及政策宣導』等專欄版面,供政府相關工程機關運用。總之,透過本報以非官方立場之專業報導,更具平衡、客觀及說服力,相信對社會有即時、正面性的幫助。

邱局長亦表示,土木技師執業範圍深廣,與國工局之業務又息息相關,技師公會除了提供各項技術服務外,技師報又能以工程專業立場詳實公正來做平衡報導,值得大家肯定。譬如有關仲裁制度之良窳及爭議性甚囂塵上的興建蘇花高等問題,各界之意見兩極化,建議技師報以第三者專業立場,邀請產、官、學、研各專業人士,舉辦公開之論壇,將各界之意見,平衡報導,公諸於世,相信更能讓大家明白真相,凝聚共識,不致於讓有心人士模糊焦點,徒增社會紛擾;同時,建議技師報成為新工法、重大工程及政策宣導之溝通平台,為專業人員發聲,並與一般媒體增加互動機會,將專業的訊息逐漸散播民間,必能對國家建設發揮最大之助力。

雙方踴躍交換意見,欲罷不能,社長並向在場之長官邀稿,得到良好回響,最後在敲定日後雙方連絡窗口後,結束拜會活動。

工程會來文照登

﹝本報訊﹞有關96421日本報出刊之第541期所載「接受『政府採購法講習課程』訓練對技師權益的影響」乙文,工程會回應如下。

一、本會對執業技師施予政府採購法(下稱本法)訓練,係因其擔任專案管理或技術服務廠商之業務所需,需瞭解本法,避免執行業務時,違反本法之相關規定,其與機關邀請專家學者擔任評選委員,希望借重其相關領域之專業知識,評選出符合機關所需之廠商,職務上有所不同,擔任評選委員之專家學者尚無接受本法訓練之必要,至評選有關之採購專業知識部分,「採購評選委員會組織準則」第8條規定機關應於成立評選委員會時一併成立工作小組,以協助採購評選委員會辦理與評選有關之作業,本會訂頒之「機關異質採購最有利標作業須知」第5條規定,工作小組「成員至少須有一位取得採購專業人員基礎或進階資格者」,而該採購專業人員應可就本法提供評選委員會妥適及合法之建議,另本會96425日亦修正「採購評選委員會審議規則」第3條之1與第6條規定,促使評選過程能更加公平與公正。

二、另本會訂頒有「採購評選委員會委員須知」,提醒專家學者應注意及遵守之相關規定,本會並已函請各機關於評選前,提醒採購評選委員注意「採購評選委員會委員須知」及採購人員倫理準則第7條規定之內容。

三、有關文中提出採購機關辦理採購案及履約工作的主要工作人員必須具備有採購專業人員乙節,本法第95條第1項規定:「機關辦理採購宜由採購專業人員為之。」本會持續委託相關代訓機關(構)針對機關採購人員辦理採購訓練課程,以提升機關採購人員之素質,並使其具有本法之專業知識,迄今已有14,565位機關人員取得本法基本資格,2,071位取得進階資格。

四、有關執業技師僅接受12小時訓練課程乙節,係因公會反映執業技師本人雖有意願親自參與採購專業人員訓練,惟平時業務極為繁重,實無暇全程參與本會之採購專業人員訓練以取得及格證書,爰配合技師公會要求,合辦12小時訓練課程。各技師如認為需再精進本法專業知識,歡迎報名參加各代訓機構辦理之採購人員訓練班(基礎訓練80小時、進階訓練50小時,網址:本會網站(http://www.pcc.gov.tw)\政府採購\採購專業人員相關資訊\96年對外招生代訓機關<http://www.pcc.gov.tw)\政府採購\採購專業人員相關資訊\96年對外招生代訓機關>(構)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