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主筆:蕭家珍•葉榮晟

(第一)

社論

莫讓執業技師成為法律邊緣人

 我國營建工程管理制度將工程分為須申領建造及使用執照之建築工程與無需領照之土木工程;建築工程之設計人、監造人依建築法訂有排他獨佔之保護條款,而施工則將土木、建築工程合併納入建築法授權訂定之營造業管理規則內,僅對事業體之營造業訂有排他獨佔之保護條款,至於其所需聘任之專業工程人員之資格、人數,則由建築法主管機關內政部訂定之。

 民國六十年建築法修正以前,技師未曾開業從事建築師業務者,即被撤銷建築師開業資格,並劃歸為經濟部管轄。去年技師法修正又改隸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管轄,實質上工程會祇是接管沒有農田之佃農家族(沒有工作權保障之專業人員)。技師法修正條文中規定專業技師的執業執照,必須每四年檢具訓練證明文件且符合核發資格者,始能取得執業執照。對於經過國家高等考試嚴密篩選的專業技師人員,是否達到合理的專業監督與養成功能,值得三思。

 三十年來專業技師執業的環境,是否受到政府用心培育養成建立制度,現實社會的景象難以呈現。在工程會管轄的目的事業法,一直未能立法施行的狀況下,工作權的管理與保障,是無法落實公平合理的。依現行畸形的營建工程管理體制,以營造業專任工程人員負施工技術之責者為例,同時有內政部管轄之建築師及工地主任,及工程會管轄之技師,技師依新技師法應申請執業執照,加入公會,執行實務有過失時應懲戒,現又增加四年一次換照及訓練積分之繁重心力及經濟負擔。

 至於建築師及工地主任乃內政部擴張解釋建築法賦予工作權之行政命令,因於法無據可管,祇好一切行政手續及費用負擔全免,形成雙頭馬車、雙重標準之一國兩制;眾所皆知,舉凡從事工程之設計、監造、施工人員,除實際從事施工之專業分工技工,應速實施訓練,並建立考核制度外,不分師級或工匠,更不應分有無開業或執業,一視同仁,均應參加在職實務訓練,核計積分,讓各行業均能各盡本分及密切協調合作,如此對工程水準之全面提昇才有助益。

有鑑於技師長期受到職業歧視,處於惡劣且匱乏維生資源的環境下,早已淪落為經濟上之弱勢族群,但絕非專業知識之低能者,祇是執政當局,把技師視為法律邊緣人,圍困在法律死角,未給予公平對待而已。深盼工程會重視技師的專業尊嚴,公平合理規範從業人員的在職執業制度,落實維護專業技師執業環境,工程品質才有全面提昇的一天。

 

八掌溪事件 突顯工安的重大缺失

﹝本報訊﹞嘉義縣八掌溪日前因進行固床工程中,四名工人遇山洪暴漲,救援不及,在激流中苦撐數小時,最後慘遭無情洪水吞噬,對這個悲劇大家都感到莫名的悲慟與難過。

 這一個事件,經過媒體現場轉播,一時之間催化民眾的悲憤,牽扯出一連串的責任追究,甚至多位政府官員為此而下台。然而,在一陣混亂當中,最需要檢討的工安問題,卻因泛政治化而被遺忘。

 據悉,事發當天,承包商確實沒作防護措施,工人亦是簡單穿著工作服,就直接到八掌溪河床工作,完全沒有事先保護措施。依勞工安全衛生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九條雇主應依其事業之規模與工作性質使其事業之各級主管及管理、指揮、監督有關人員,執行與其有關之左列勞工安全衛生事項:一、職業災害防止計畫事項。二、安全衛生管理執行事項。三、定期檢查、重點檢查、檢點及其他有關檢查督導事項。四、定期或不定期實施巡視。五、提供改善工作方法。六、擬定安全作業標準。七、教導及督導所屬依安全作業標準方法實施。八、其他雇主交辦有關安全衛生管理事項。

 以及第三十五條、本法第二十五條所稱安全衛生工作守則之內容,參酌左列事項訂定之:一、事業之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及各級之權責。二、設備之維護與檢查。三、工作安全與衛生標準。四、教育與訓練。五、急救與搶救。六、防護設備之準備、維持與使用。七、事故通報與報告。八、其他有關安全衛生事項。其中施行細則對於勞工之工作場所安全設施保護,均有詳細要求。

 工程建設所涉及的層面本就相當複雜,對於施工前之規劃及勞工安全應有相當程度的認知,尤其對工區內所要完成之作業,無論是人員編制、物料搬運、交通動線、作業時間與工程相關之情事如注意氣候、天氣預報等,尤其與河川有關的工程如河床的枯水及汛水期,對工程進度影響甚鉅,均應於前置作業的施工計劃書,並做詳細的說明。姑且不論救援工具或疏於其他救援動作,大雨造成溪水高漲,工人受困其中,此情況並非沒有徵兆可研判,而工區現場竟任由無安全裝備的施工人員自行作業,此為工地負責人之疏失。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張長海理事長表示,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殷鑑不遠,但我們並未從苦難中學習反省,學會災害的預防與救助,及真正對工作的敬業精神。保障人民生命財產,是政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職責,為了不讓災害一再重演,行政機構應澈底建立「預防職災體系」,從勞檢多元化,到承攬安衛責任的明顯化,共同建構一個更安全的勞動環境。期望新政府團隊以此事為戒,重新檢討,不要讓規範約束流於空談,應確實執行,讓百姓生命免於威脅的恐懼。

 

 

台北市施工計畫審查人力庫

省公會第二批同意備查

﹝本報訊﹞台北市政府工務局為加強施工管理,確保施工品質,減少施工災害;藉由公會技師共同討論提供專業知識,協助營造廠檢視施工計畫。目前受委託辦理施工計畫說明會之機關團體有: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台北市土木技師及結構工程工業技師公會等,預計試辦半年。

 下列為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依台北市工務局北市工建字第8931786400號函備查,參加「台北市建築工程施工計畫說明會審查」,第二批次計九十二名人員名單如下:

朱順清、邱旭生、何淵明、吳福堂、葛文斌、蔡震邦、賴添盛、

張裕民、劉 鏞、廖瑞堂、馮振興、王啟河、陳嘉煒、黃銘章、

鄧建剛、吳 鵠、林鵬飛、許錫超、王怡仁、吳銘山、梁永愷、

吳 魏、沈朝富、謝鴻財、林志誠、蔡壽楨、洪啟德、劉明煌、

林世傑、王繼賢、黃耀文、張敬昌、呂瑞霖、張世忠、楊益林、

翁泰旗、陳海島、林培玉、林同安、張清雲、鄭功仁、江順義、

張建山、梁正裕、黃明雄、林玉峰、吳朝景、徐榮煌、陳江淮、

余勝乾、游東華、張明琦、莊世隆、范 豪、黃昭琳、曹祥華、

施滄洲、李彥鋒、林資程、林摩西、羅吉明、林家煌、楊穎哲、

鄭建銘、趙孝忠、胡玉斌、鄭志鵬、陳信榮、李新璵、陳建民、

郭仲仁、呂伯坤、江秀丹、宋益明、張輔欽、朱專誌、譚國豪、

朱財源、鄭志斌、呂永昌、范榮泰、李立仁、楊式昌、溫文泉、

王暉文、于瑞佐、楊仁和、吳昌祥、莊清雄、吳 訓、劉明山、

王國平。

 

 


(第二)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探討()

焦祥槐 技師

3.設計地震力探討

規範2.2節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及2.6節起始降伏地震力放大係數與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是耐震規範中被討論最多,最爭議的部份。因為舊的耐震設計規範中,對具有同相韌性容量(舊規範為組構係數)之建物,不論為鋼構或混凝土,其設計地震力均是相同的。而新的耐震設計規範中,則對不同材料之建物也做出了區分,使具有相同韌性容量之鋼構建物其設計地震力比混凝土建物大1.25倍,此點也與現行美、日等國的耐震規範大不相同。陳生金、鄭蘩〔1〕、劉樹賢〔2〕及筆者〔3〕都曾對此發表過意見,筆者也明確指出現行耐震規範中,推導αy值方法的自相矛盾之處,並提出筆者之推導方法獲致的地震力公式V(ZI/2.5)(C/Fu)W,此公式可同時應用在鋼骨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磚結構及木結構。事實上此公式又回歸到UBC 88規範中VZICW/Rw之基本公式。我國規範之R值係由R0.4Rw而來,也就是VZICW/2.5R

韌性設計之基本原理為韌性良好之材料及結構系統可用較小的設計地震力設計。耐震規範表1.3,結構系統韌性容量R值中,在抗彎矩構架系統之下,不論鋼造SMRFRCSMRFR值為4.8,樓高也沒有限制,這表示規範認為其二者在大地震時,是具有相同的變形能力以吸收地震能量。在構架系統之下,鋼造偏心斜撐構架之R4.0;鋼造特殊同心斜撐構架R3.6RC剪力牆構架R3.2;三者之高度限制均為75公尺,這表示規範認為在大地震時,鋼造偏心斜撐構架變形以吸收地震能量之能力,優於鋼造特殊同心斜撐構架,更優於RC剪力牆構架。再以承重牆系統而言,斜撐承受垂直載重之斜撐構架,鋼造R2.4,樓高限制為50公尺;RC造,R1.6,樓高限制為20公尺。這再度證明了規範認為鋼造變形吸收地震能量之能力優於混凝土。但是規範也定出相同R值下,鋼構造之設計地震力比混凝土大25%之事實,這不是再次的自相矛盾嗎?

為方便比較,以地表水平加速度0.3g為例,計算我國規範及UBC97規範之地震力。再以十層樓高度30公尺之SMRF建物,位於堅實地盤為例。依據我國規範T0.9秒,R4.8Ra 2.9C1.29FuRaV(ZI/1.4αy)(C/Fu)W,若為RCV(0.3×1/1.4×1.5)(1.29/2.9)W0.064W,若為鋼構造工作應力法αy1.2,可得V(0.3×1/1.4×1.2)(1.29/2.9)W0.079W,若為鋼構造極限設計法αy1.0,可得V(0.3×1/1.4×1.0)(1.29/2.9)W0.095W。依據UBC97規範V(CvI/RT)W,其中Cv0.45,地盤考慮為TYPE SCR8.5T0.9,代入公式V0.45×1/(8.5×0.9)W0.059W(GOVERNS),但地震力不必大於V(2.5CaI/R)W,其中Ca0.33可得V(2.5×0.33/8.5)W0.097W;也不得小於V0.11CaIW0.11×0.33W0.036W。茲將以上計算結果列於下表以便比較。

A

法規

設計地震力係數

UBC97

0.059

耐震規範(RC)

0.064

耐震規範(STEELASD)

0.079

耐震規範(STEELLRFD)

0.095

由上表可知,我國規範之設計地震力遠大於美國UBC97規範。因為兩國規範最大的不同為美國規範自UBC97後和新出版之IBC2000,所給的地震力均為極限強度狀態下的地震力〔9〕,而我國規範所給的地震力,基本上為工作應力狀態下的地震力,但是鋼結構極限設計法規範及解說中所給的地震力則是極限強度狀態下的地震力。

UBC97規範中也明白指出,如果用工作應力狀態下的地震力作設計組合時,可將地震力除以1.4以求得工作應力狀態下之地震力,則可將上表改列成下列二表以比較美國UBC97規範與我國耐震規範之地震力。

B

工作應力狀態下之地震力

法規

設計地震力係數

UBC97

0.042

耐震規範(RC)

0.064

耐震規範(STEELASD)

0.079

C

極限強度狀態下之地震力

法規

設計地震力係數

UBC97

0.059

耐震規範(STEELLRFD)

0.095

由表B可知,我國耐震規範之設計地震力,RC構造為UBC97規範之1.52倍,鋼構造為UBC97規範之1.88倍。由表C可知,鋼構造採極限設計法設計,我國規範之設計地震力為UBC97規範之1.61倍。這似乎隱含鋼構造建物,採極限設計法設計,其耐震性優於使用工作應力法設計。因為UBC97規範,極限強度狀態下的設計地震力為工作應力狀態下設計地震力之1.4倍;而我國耐震規範中,鋼構造極限設計法之地震力僅為工作應力設計法地震力之1.2倍。美國UBC規範及我國耐震規範設計地震力之詳細比較請參考陳生金、鄭蘩〔1〕之論述。不論工作應力狀態下之地震力,或極限強度狀態下之地震力,我國規範均大於UBC規範,其主因為我國規範於大地震時,結構體之非彈性變形只允許用一半,所以從韌性容量R到容許韌性容量Ra時已經比UBC規範多了1.231.66倍的安全係數。

實務設計是要將問題往簡單、合理的方向簡化,而不是將單純的問題複雜化。規範計算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Fu時,將建築物分為五個週期。以軟弱地盤為例,分為T0.03秒;0.03秒≦T0.2秒;0.2秒≦T0.406秒;0.406秒≦T0.611秒;T0.611秒。國內低於二層樓的建築物已很少,今以二層樓高度hn6.4m之建築物為例,依據規範2.11式,T0.05hn3/4;代入公式可得週期為0.2秒。然而規範中仍然定有極短週期T0.03秒及較短週期0.03秒≦T0.2秒之反應譜係收C及計算Fu之公式。這是純依理論而一點都不務實的作法,而美日兩國的規範在短週期均採最大C值的作法是比較符合工程實務的作法。

規範中C/Fu1之規定,並沒有理論基礎及實驗數據,只因「對短週期結構物而言,雖具有韌性但Fu值變小,且C值很大,致使設計地震力變大,常難以設計」及「對短週期建築物而言,層數較少,穩定性較佳,地震時即使造成崩塌,其產生災害不如高樓者,基於此種考慮,降低短週期建築物的設計地震力是可以被接受的,因此規定C/Fu值不必超過1.0」。筆者不禁要問,降低短週期建築物的設計地震力是可以被誰接受?負責設計及簽證的專業技師?還是建築師?還是那些九二一集集地震中,住二層或三層透天厝罹難者的靈魂?

此外,從實務觀點,C/Fu1之規定也使得耐震規範中對短週期建物計算Fu之公式毫無實務意義。因對短週期建物,不論其位於何種地盤,其C值均為2.5,再以具非結構牆的抗彎矩混凝土構架為例,R4.0Ra2.5Fu(2Ra-1)1/22,所以C/Fu1將主導設計地震力公式。使得規範將適用等能量原則之短週期及從短週期至適用等位移原則之長週期分界點間之內插段變的毫無意義。此內插段只有對R4.8R4.4之鋼構造抗彎矩構架及鋼構造二元系統才有意義,然而此二種構造在國內建築中通常只在長週期的高樓才會出現。(待續)

 

九寨溝、黃龍登山攝影活動

主辦單位: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登山社/攝影社

時  間:8910714(831日報名截止)

參加對象:登山/攝影社社員及眷屬、全體會員及眷屬

福利措施:按往例凡本會會員尚未享受國外旅遊補助者(每年限補助乙次)

報名方式:團費30,300/人,即日起繳費,劃撥帳號12295196,戶名「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限收35名,未達20名取消。

洽詢電話:(02)8961-3968143楊如玉小姐,傳真(02)2964-1159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九寨溝登山攝影活動回條

會員證號

姓  名

出生年月日/身份証字號

聯絡電話/通訊地址

 

 

 

(O)

(H)

()

 

 

加人數:本人及眷屬       人,共計  人,費用總計   

 

預鑄節塊鑄造生產研討會(含工地觀摩)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

協辦單位:華光營建網(http://www.econst.com.tw)

時  間:8982425(星期四及五)

地  點:中華顧問工程司快官草屯段監造工程處會議室

台中縣烏日鄉溪南路10736

824日上午750於台中火車站有遊覽車接駁

費  用:每人5,000(含觀摩、教材及餐點)

◎線上報名者可享九折優惠。

◎開課前七日報名者九折優惠。

◎報名本課程之公司可免費登錄廠商名錄及產品型錄於本網站。

洽詢電話:(02)2736-5222溫先生

講題內容:1.預鑄節塊鑄造生產

     2.預鑄廠的生產與規劃

     3.Geometry Control for precasting

     4.東西向快速道路高雄潮州線E807標之施工設計

 

 


(第三)

技師分科問題探討與改革建議()

余 烈 技師

公元2000元總統大選期間,土木與結構兩個技師公會連續多日在報上對陣,引起社會各界矚目與議論,原本同為土木科系的兩科技師購買大幅廣告版面,刊登攻訐、詆毀文字配合血腥畫面,成為社會之負面教材;加上報載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台灣科技大學研究之「技師制度改進方案」期中報告出爐,建議未來技師分科將由現行32類科技師合併為土木、機械、電機與環工四大類料,以及89.5.30由林國華立委主持,十多位立委與會,邀請行政、考試兩院之部會官員、土木、結構、建築師、營造等公會及學界代表參加之「土木系統正本清源」公聽會,討論如何解決紛爭,促成和解;此一「技師分科制度改革」議題頓時成為工程界熱門話題。

目前跨越工學院、農學院之32類科技師,當年可能因各科高考及格均可成為公務人員,並為公平起見一律都兼取技師資格,或因受大學、研究所科系或分組影響;分科太細以致造成今日之亂源,某些技師公會為圖私利,便竭力遊說立委訂立藏有「排他條款」之法律,或設法刪減別科技師的執業項目,以確保自己可以壟斷某項工作,減少業務競爭;「專業分工」美麗名詞之背後其實是醜陋的「利益之爭」,耗損社會資源,一場又一場的利益爭奪戰首先在「北緯36度線(不是38)」爆發開來。

「技師法」自民國36年頒佈實施至今經歷數次修法,加上民國78年之「技師科別調整」更將當時的20類科增加到32類科,其中與土木工程相關者多達近10類科,另一方面也出現許多至今仍無業可執之類科;分科太細造成執業範圍相互重疊,利之所在趨之若鶩,近年來相互爭奪執業範圍之惡質文化不堪入目!以山坡地開發為例:開發前所需之「水土保持計畫」內容多數為工學院教學範圍,反而與農學院之農業開發較無關連,但出身農學院之水土保持技師卻強力運作水土保持法及其施行細則排斥工學院之土木、大地、水利技師;另外非工程科系之應用地質技師本應積極投入斷層調查、礦產開發、地球地質探勘與研究工作,卻卯足全力推動「地質法」,其內容包含工程施工與土地開發所需甚多項目之工程地質調查及工程設計與施工不可缺少之土壤鑽探項目,並有意排除土木、大地等科技師;上述兩個「乞丐趕廟公」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如技師制度不加速徹底改革、改造,相信紛爭仍會持續不斷,而新政府勢必疲於奔命,永遠有處理不完的糾紛,社會與工程界將永無寧日。我們無意譴責當年主張增設技師類科之參與者,但政府官員實在難辭其咎,因為技師法第二條明白規定「技師之分科,由行政院會同考試院定之」;89.5.30在立法院召開的「土木系統正本清源」公聽會上考試院官員就承認當年均在未劃分清楚欲增加類科技師之執業範圍前,就先辦理增設技師考試,以致成為日後紛爭的根源。

台灣加入WTO後,美日先進國家將以技師均未如此細分情況(以美國為例,大多數的州均僅設有P.E.執照不另行分科,只有少數幾個州另設結構及環工技師,日本則未將「建設科」再予細分)來到台灣,國內目前此種各科執業範圍相互重疊,彼此搶奪地盤的戰爭,老外一但加入將會更亂,屆時真要實行「一國兩制」嗎?新政府實應加快腳步,未雨綢繆及早因應。(待續)

 

健康講座

心臟開刀前後情形及二十一年來保養心得()

俞振揚 技師

出院後,仍經常找李源德醫師診治,每隔二、三年,即做心導管手術檢查,李醫師不時變動處方,以符病情,爾後健康情形,一直都很好,83年間心導管手術檢查,發現心臟血管阻塞但仔細研究後,決定以藥物來控制。目前我的健康情形尚可,茲就日常生活應注意各點,約略說明於後,以供參閱。

日常生活應注意各點

:運動出汗一定要將內衣換掉,以免吹風著涼感冒,運動器材店有售排汗內衣,不妨一試。平時外出,一定要帶外套,以便於寒冷時穿上禦寒,一感覺有寒意再加衣服已經來不及了,所以要特別小心才是。

:以清淡為宜,食用各色蔬菜水果,如此才能吸收到不同維生素,多喝水,少吃油膩,酒可小酌,煙=癌,絕不可吸食。此外,有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服用葡萄柚,似有降低血壓效果,但葡萄柚與高血壓藥同時服用,會引起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另白米加等量胚芽米來煮食(或白米加1/2胚芽米),如嘴巴破爛,食用生蕃茄,好比特效藥,亦是很有效的。另外每天服用一粒善存或深海魚油丸皆有益身體健康。

:以光線明亮、空氣流通、交通方便為宜。

:儘量多走走,可促進血液循環。

運動:每天一定要做適當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以增強體魄,且不大容易感冒,如太極拳、香功、外丹功、慢跑、登山、早操等,均是很好運動,但一定要持之以恆,方能有所收獲的,否則半途而廢,一暴十寒的,身上真會這裡不舒服,那裡酸痛的,這是經驗之談。

知足常樂:千萬不要和人家比來比去,知足常樂,隨遇而安,心胸要放得開,不要鑽牛角尖,自找麻煩。

和醫師合作:有病就要看醫師,千萬不要拖拖拉拉的,要相信醫師,按時服藥,亦不能自作聰明,成為蒙古大夫,隨便服藥、停藥,害了自己。

參加各項活動:如登山可以促進彼此感情,患難與共,發揮互助精神,使心胸開朗快樂,如一個人悶坐家裡不外出活動,會閉塞,並且會百病叢生的,另外如唱歌、跳舞、書法、繪畫等,亦是很好的活動。

吸收新知:要經常閱讀報紙、雜誌等,如此不會與現實生活脫節,亦不妨買一本藥典,可以查閱各藥之功能及其副作用,又現在是電腦時代,不懂電腦好比以前不識字的文盲,一定要增進這方面的知識。

洗澡:可順便在全身各處自行以雙手按摩30下,亦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很好的方法,但是要有恆心,才能收效。

結語

在此向照顧我的李源德院長、朱樹勳院長、護理人員及關心我的親友,還有悉心照料我的內子,行三鞠躬禮。

 

∼新書介紹∼

見證921大地震 震害成因與因應對策

台灣本是地震頻繁的國度,在地殼板塊的推擠下,地震現象早已司空見慣,民國88921日台灣中部的集集大地震,瞬間造成人間浩劫,不僅許多家園毀於一旦,屋倒人亡,公共工程設施也受傷慘重。

百年罕見的大地震,造成台灣國土傷痕累累,如何從災情中去印証解析、研究突破,身為同一土地上的工程人,莫不絞盡腦汁!

本書由國立中興大學土木系林呈教授等撰寫,全書已完成,內容豐富詳實,共928頁,照片約占1/4篇幅,其中有些照片為作者僱用直昇機拍攝,相當珍貴。據悉有關921地震的研討會、書籍等文獻已有十數本,但皆無法報導本次震災的全貌。本書作者花費大筆精神論述橋樑、道路、壩堤、土壤液化、建築物等震害,剖析其成因,深入淺出,為921震災頗具價值的工程紀錄。

本書包含四大部分,共十八章,各部分概述如下:

第一部分:背景說明、台灣地層、活斷層與集集大地震相關概述

第二部分:橋梁震害與相關因應對策

•橋梁震害之檢查與評估項目、及震害受災橋梁統計

•大甲溪水系、烏溪水系、濁水溪水系之橋梁震害

921地震橋梁震害成因之歸納與統計分析

•日本阪神大地震災後橋梁復建程序與因應方式簡介

•橋梁耐震補強之對策與工法

第三部分:水利設施震害、土壤液化災害與相關因應對策

•堰壩、崩塌地與堤防護岸等水利震害

•台中、彰化、嘉義、南投之土壤液化災害

•台中港震害、防止土壤液化之對策工法與應用

第四部分:建築物震害

本書分為上、下兩冊(定價共1,200)。總計約928頁,為銅版紙精印,包括數百張珍貴彩色照片,定於20008月問世。為優惠本報讀者,凡於預約期限內劃撥購書者,可享折扣優待,郵寄費用另計;亦可現場購書。

購書地點:北區(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12A3)

     中區(台中市仁和一街69)

     南區(台南市林森路一段1494樓之8)

洽詢電話:(02)8961-3968144蔡佳惠小姐,劃撥帳號12295196,戶名「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說 明

一般讀者

省公會會員

優惠期限

即日起至8/31

即日起至8/31

預約價

八折優待

七折優待

 

「見證921大地震 震害成因與因應對策」訂購單

會員證號

姓名

數量()

總價

寄書方式

電話

 

 

 

 

 

 

□郵購

地址:        

□自行領書□總會

     □中區辦公室

     □南區辦公室

 

□非會員

 

 

 

 

 

 

 


(第四版)

亞東技術學院孟繼洛校長

-談學校發展及工程人才培育

 亞東技術學院座落於板橋通往土城的要道-四川路上,由於不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學校,因此集中資源作重點發展,以突破地理環境的限制。有鑑於此,亞東的大家長孟繼洛校長,配合學校宗旨及時代潮流趨勢朝通訊科技、軌道工程、醫療工程及航太工程等高科技工業發展,加強科技與人文結合,為科技發展紮根,積極培育優良的工程人員。

 孟繼洛校長服務教育界多年,曾任台北科技大學教授並兼任該校副校長職務,同時於民國七十年開始擔任教育部科技顧問,對於推動學校的資訊網路教育不遺餘力,如學校的無紙公文及電子報就是最好的證明。

學校基本架構

 民國五十七年徐有庠先生,有感於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與回饋社會之心願,捐資籌創二年制亞東工藝專科學校,以「誠勤樸慎」為校訓,培養首腦並用,術德兼修的工業專門技術人才。隨著時代變更,亞東由工藝專校更名為工業專科,並於八十八年八月改制為技術學院,下一個努力的目標,則是朝著科技大學邁進。

 二專學生第一志願的亞東,除招收專科、高中的二技與四技學生外,現在也配合政府所提倡的終生學習政策,開放在職進修班,其中最讓人感動的是進修班中最為年長的八十二高齡製衣廠老闆,雖已貴為公司領導人,仍不忘回到學校充電,再接受新知識。

教育目標

 以建立基礎的學習能力,培養宏觀的的國際視野,因應社會的變遷,並以基本知識為基礎,配合社會需求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趕上時代潮流的變化,成為企業界的寵兒為目標,培育社會上有用及有貢獻的人。孟校長告訴我們「教育出全方位的學生,不僅必須擁有專業技術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守法及遵循工程倫理,具備職業道德的工程技術人才」,不僅是他個人的理想,亦是亞東技術學院教育的目標。

 除了學校的一般專業課程,做人做事,人生哲理的教育亦是同樣重要,因此亞東人積極走向社區的服務,由學校老師帶領學生做義工及進入社區做服務工作,以縮短學校與民眾的距離,如板橋新站開幕後的一個月內,由學生擔任引導服務,指點乘客進出站方向。

 亞東技術學院也與台北縣政府合作辦理招收企業老闆的產經大學,原住民的電腦製圖、網路及機關團體的電腦培訓班,還免費提供社區媽媽電腦及插花研習班。

 生活輔導方面,則積極進行各種課外活動增進學生的素養、興趣及能力,並以學生票選方式邀請校外人士來校演講,如孫翠鳳、孫越、謝佳勳等,都非常受到學生的歡迎。

未來發展

 未來朝高科技發展為努力的目標,如軌道機電、通信資訊、精密製造、飛機內裝、高科技纖維應用、工商業自動化、創造設計等現代化科技則為學校教學及發展研究的重點。

 捷運路線不斷擴展興建,高速鐵路也開始動工,有鑑於國內軌道機電人才之缺乏,亦無學校專門培育相關的專業人才,因此亞東積極與捷運局、捷運公司、高速鐵路局及唐榮公司等單位合作,並經由教育部核定開設軌道機電學程。

 航太工業擁有閃亮的遠景,已有不少學校開辦飛機維修課程,而亞東則選擇飛機內裝的各種設備,如座椅、地毯、廚房、廁所等此類屬於高品質要求,需要FAA認證的產品發展。學校並與國內九家飛機內裝生產廠商建立聯盟策略,並經由經濟部航太小組及工研院航太中心的支持協助,首先從飛機內的織品與餐車開始進行研究。

 健康是人人所追求的,而健康之維持及建立須要有完善的醫療設施來搭配。目前國內醫療器材及相關設備大多來自國外,亞東技術學院與亞東醫院合作開發研究老人及殘障醫療設備,已經研發完成的部份有下肢復健機、上肢復健機、老人洗澡機等產品,及防瘡被褥等產品。

 未來的世界,通訊是生活與商業活動必備的條件,亞東在通訊方面的發展與遠傳電訊及新世紀資通固網合作,由業界提供學生獎助金及老師研究開發經費,培育無線及有線的通訊人才。另外成立教育訓練中心,讓學生、老師及社會人士接受更嶄新的通訊教育。

 織品開發方面,則著重於功能的附加價值,經由該校開發設計完成之輕質防彈衣已通過美國驗證,目前正申請商品專利中,其他如防輻射、紅外線布料及防紫外線衣服等,都是積極開發的目標。

企業團體互動

 雖然元智及亞東同樣都是由遠東企業支援的學校,但孟校長強調:「元智教學以理論為基本研究,而亞東的教學則以技術為導向,注重應用科學的發展」。為因應社會的需求,用最短的時間培育出企業所需的技術人才,使其成為優良的專業工程人員,是孟校長的教育理念。

 為達成將理論化為實際績效,亞東與企業團體合作,由企業團體提供經費支援,並於寒暑假期提供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將課程理論應用於實務上,且鼓勵畢業後至該機構服務。如遠東企業團體的遠東銀行、遠東紡織、亞洲水泥、遠傳電訊、新世紀資通等,除建教合作關係外,亦配合業界需求,提供研究經費進行開發設計。

 目前與企業界方面的合作已近五十家,未來發展方向為更加強與產業界合作,研發新產品及設置育成中心,將研究成果技術移轉及協助中小企業創業。

加強語文能力及學校軟硬體設備

 技職體系內,高職語文課程較高中為少,因此學生的國文、英文等語文方面程度較差,然而語文為學習的根本,尤其要面對開放市場及國際競爭的今天,英文能力將更形重要。這方面亞東聘請外籍老師,加強學生英文會話能力,另外亦更新及擴增語言教室,辦理演講、話劇、朗誦等競賽活動,以培養應用英文方面的訓練。

 由於校舍不足及學校腹地有限,亞東於板橋附近覓取校區,開發第二校區增設系所,目前已有一棟約一萬多坪的十四層科技大樓正在興建,未來將由電子、電機及新設系所進駐。

 亞東在專科時代僅限於工科領域,改制為技術學院後,則需逐步擴充,增加系所,為順應e時代的來臨,擬增設資訊管理系及行銷與流通系,以組成堅強的商業管理學群陣容。

 此外,結合遠東診所及台大醫院的聯盟策略,將與亞東醫院合作籌設護理系、醫學工程系統系及醫事技術系,進而形成醫護學群。因此,學校發展方向係將現有純工程的科系,增加醫療、商管系所,並選擇重點發展應用科技,增進網路方面的應用。

 綜合言之,亞東改制為技術學院後,希望能在茁壯中繼續成長,在短期內能由技術學院積極邁向以教學、研究、服務兼具的科技大學。(陳彩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