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四年六月二十七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968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陳錦芳、蔡震邦、黃科銘、伍勝民、莊均緯、周子劍、黃清和
     張錦峰、朱弘家、陳玫英、吳亦閎、呂震世、陳永成、張長海
監  察 人:巫垂晃、洪啟德、蔡得時、陳清展、梁詩桐
社務顧問:顏 聰、徐德修
社  長:莊均緯

副  社 長:伍勝民、朱弘家

總  編 輯:賴建宏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巫垂晃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王春煌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建築物的未來

任 英 技師

走在鄉間小路上,意外的收穫是看到一棟特殊造型的建築物(如照片1),您看到該建築物會聯想到什麼?筆者第一反應是:像座穀倉(Silo),一定與農業有關,果然,它是當地農會新建的辦公大樓,還沒有開始使用;再看,(如照片2、3)又覺得像座城堡,細看這建築物外部飾物竟是粗糙建材,下雨會留有水痕,屆時還會佈滿不規則的青苔,會很難看,且這麼高的建築物很難清理。於是筆者入門想探個究竟,詢得的答案是:將來它的外牆會爬滿植物,整個外觀會是綠色的,哇!這位建築師設計太有創意了,這粗糙面有這麼多的功能可供利用,筆者怎麼沒有想到呢?不得不佩服!這麼奇妙的建築物,將來有可能會成為古蹟。建築物又如何能成為古蹟?就目前"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古蹟之指定,依下列基準為之。乃是針對歷史性的建築物,而一座現代建築物又如何能成為古蹟,將來不會因為迫不得已,而走向拆遷或者被拆除的命運。可從幾個角度看建築物有沒有未來:

   1、此建物是否有保存價值,藝術價值,或有象徵性,是該地區的地標。

   2、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一直都在使用中。

   3、要有長遠的維護計劃、經費、人力、物力支援。

   4、建築物的地點選擇,天災人禍很難對它產生影響。此點可從名勝古蹟座落在鄉間等偏遠地區而獲證。

   5、施工技術必須講究,絕對不能用幅射鋼材或海砂等建材,用不到幾年即有被拆除的命運。

 
照片1   特殊造型的建築物   照片 遠看近看,像什麼?
     
   
照片像城堡嗎?    

筆者日前遇到一座100多年歷史的大型土地公廟,因故要把它拆除,只因為它影響到最後定案的都市計劃及目前的法規!難道就不能遷移到隔壁公園嗎?筆者只好無奈的惋惜,大家漸漸的也會淡忘那可能成為古蹟、沒有未來的建築物。筆者也曾經花了大筆的公帑維護古建築物,當時最怕颱風、雷擊、地震等天災,如果只傷害到建築物的表層的話還好處理,較難處理的是傷及建築物結構體,但是,當地為了地方發展,所有的建物被拆除得一乾二淨,連棵樹都沒有留下,後代子孫根本不知道這裡曾經是什麼?曾經發生過什麼事?那麼也無法看見建築物的未來在哪裡?  

建築師在設計時,幾乎都希望留名千古,至少在有生之年能留下些什麼,但有時必須妥協,不得不讓步,經常有建築師對筆者說這不是他當初的設計或者構想,例如筆者的一個切身之痛,不久前才知道以前所蓋的房子,超過一半是海砂屋,且是高氯離子含量,當時不知情且沒有儀器工具做檢驗,而今維護人員發現維修不易,有些建築物已不堪使用了,才去找原因,發現竟然是海砂屋,如今淪落到只有被拆一途,回想當初筆者用了一生中最精華的歲月,唉!國外也有建築物因為各種原因而要拆除,甚至於大型建築物要用炸藥,真佩服那些爆破專家,幾秒鐘就能讓建築物立即化為平地,然而,當初在建造這些建築物可是花費了多少力量與時間才完成,而今只需幾秒鐘,還給大地的是一堆垃圾。當初所有費盡心力建造它的人們,會想到它有如今的下場嗎?所以建築物的未來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如今還得用到"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送交認定,重點在認定之後,必須要加倍維護,維護計劃又在哪兒?

想想當下我們僅能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努力做到讓眼前使用建築物的人們過得安全舒適,遇到不安全、不舒適的時候如何改善?遇到小缺損時如何修復使傷害減輕?絕不能讓傷害繼續擴大,延續其安全使用壽命,這些現今就要把它當成自己的職責,不能去想:它可以使用100年、200年,而今我們看到的名勝古蹟、文化遺產等等這些建築物,只是運氣好沒有遭到天災人禍,再加上人們持久的維護才有今日,有更多的歷史建築物已埋藏在地下或海底或者風化得看不出原貌,正如筆者日前看的影片"龐貝末日",一個火山爆發,就讓一座古城掩埋在地底,那也是當初造城者意想不到的,國內也有類似的情況,譬如:土石流淹沒了小林村。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