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三年六月十四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914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陳錦芳、蔡震邦、黃科銘、伍勝民、拱祥生、莊均緯、周子劍
     黃清和、張錦峰、朱弘家、陳玫英、吳亦閎、呂震世、陳永成
監  察 人:巫垂晃、洪啟德、蔡得時、陳清展、梁詩桐
社務顧問:顏 聰、徐德修
社  長:拱祥生

副  社 長:陳錦芳、陳玫英

總  編 輯:莊均緯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巫垂晃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杜明星、拱祥生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潘博士遙測教室

看圖說故事: 為何會發生小林埋村事件

200988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風強雨大,高雄縣甲仙鄉小林聚落旁的小竹溪暴漲,水勢竄出公路護欄。村民駕怪手試圖清出水路,但黃濁泥流勢不可擋。翌日清晨5點,小林村東北側一千多公尺高的獻肚山因不堪豪大雨量的負荷而走山;69分時巨量土石流洩,將小林村全村掩埋,總計有491人失蹤,目前已將之列為死亡人口。依照國科會災後進行的研究,埋村過程僅費時110秒,而走山的速度高達每秒50公尺,相當於時速180公里,總計崩落的土石方達3,000萬公噸,而總崩塌面積約爲251.7公頃。

俗語稱"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以衛星影像證之,此語確實不虛。例如圖1即為災後所取得的衛像(取於2010129日),雖然距離小林事件發生後將近半年,但是災害發生過程所遺留下來的痕跡仍然歷歷在目。根據微地形分析,埋村的巨量材料係來自影像中註明的發源地。理論上,災害發生前一般都會有一段醞釀期,即首先會發生一些小規模的崩塌,亦即預警期。因此推測在埋村前,發源地的局部地區可能先發生一些小型崩塌,且循著L-D的路徑,被水流帶走,並且堆積在堆積I的位置;後來雨勢漸增,且流勢漸大,開始對流路的坡腳進行嚴重的淘刷,終至在D處引發順向坡滑動,並將流路堵塞:這是最致命的一個關鍵。由於L-D的路徑被阻斷,可能就在此時或在阻斷後不久發生了巨大規模的地滑,加上猛爆的雨勢,合併演變成土石流,並且快速地直進流瀉,下游的小林村乃在須臾之間被埋沒。這個堵塞作用的最明顯證據就是在L處形成了一個堰塞湖。

1 小林村事件發生後的衛星影像(取於2010129日) (影像來源:Google Earth

小林埋村的劊子手應是D處的順向坡滑動,圖2就是它的特寫鏡頭。D1是順向坡,也是滑動面;在其面上可見到明顯的滑動擦痕;D2則是滑動過後的堆積物,在其面上可見到數條相切的弧形曲線(見G),那是兩個相鄰物體互相錯動後所留下來的拖曳線(Drag),其銳角指示對方的滑動方向,如箭頭所示;從影像上復可判斷D3(掩埋小林村的土石流之堆積物之一部分)係覆蓋在D2之上。由此兩個徵象益發證明D3是發生在D2之後。因此,堵塞之說應可成立。

我們常說:地質災害常復活頻發。為了證明此說,筆者乃將小林埋村後所遺留下來的微地形單元疊在災埋村前的衛星影像上(見圖3),可見邊界極度符合。也許這樣還不足以說服持比較嚴謹態度的讀者。筆者復對災前的衛星影像進行比對(見圖4),同樣在原地帶發現了古順向坡滑動,例如影像中的D1就是順向坡,也就是滑動面;而滑動物質則堆積在D2的位置;等於複製了圖2所見的現象。由此可見,災害歷史經常重演,小林埋村乃是一種宿命。由此亦可證明,從衛星影像上檢出歷史災害(復發帶),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同時在防災上是有效的。

 

2 順向坡滑動(D1D2)造成土石流直進的

後果之特寫鏡頭 (影像來源:Google Earth

 

3 將小林埋村後所遺留之微地形界線覆蓋在

埋村前之衛像上(影像來源:Google Earth

 

 

 

 

4  古順向坡滑動造成堵塞且引起土石流直進之明證 (影像來源:Google Earth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