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三年元月二十五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894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陳錦芳、蔡震邦、黃科銘、伍勝民、拱祥生、莊均緯、周子劍
     黃清和、張錦峰、朱弘家、陳玫英、吳亦閎、呂震世、陳永成
監  察 人:巫垂晃、洪啟德、蔡得時、陳清展、梁詩桐
社務顧問:顏 聰、徐德修
社  長:拱祥生

副  社 長:陳錦芳、陳玫英

總  編 輯:莊均緯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巫垂晃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魏嘉甫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進入社會工作三要件

       任英技師

剛進入社會工作,普遍大家都希望自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者。

錢多當然好,錢哪怕多,多多益善,但是什麼叫多?每個人認知不同,有人統計過,但說法都不同,筆者常認為夠用就好,正所謂的知足常樂。心靈的富有是近來很多人在追求的,所以"幸福指數"並非光是指您的年收入。當然每個人一定要幸福,心想事成是幸福的最高境界,但有些是金錢買不到的,那就從容易達成的心願做起吧!多利用週遭現有的人、事、地、物等給自己組織一下,想像一下,您的心想事成的機率會大增,幸福不在大、小,每天有一件小幸福,讓自己開心一下也是很好的。錢嘛!可以餬口、還算過得去就行,當然,平凡也是一種幸福。

事少,不見得是好事,筆者常與年輕工作者說若沒接到案子,看似大家輕鬆(事少),但毫無機會學習,也就無法從工作中得到經驗,更不可能從資深前輩那兒挖到寶可以傳承。有一天,一位年輕的經理說他從筆者這裡學到很多東西,當時筆者幸福指數飆高好幾天,不過筆者告訴他那是必須有很多重大案件,在處理過程中才有學習的機會,所以還是事情多一點比較好。前日,遇到大賣場的經理,她一見到筆者就大吐苦水,說最近因大統油品事件,害她忙死了,辦理退貨還被客戶駡,筆者安慰她,忙一點好,您可以從中間學到危機處理,與各種不同的客戶應對,人生難得遇到,若能快樂的接受這次重大事件的考驗,將來一定幸福,目前短暫的忙碌是好事。

講到離家近,筆者還真喜歡這點,減少車程的勞累奔波,更可以節約能源,節省時間與體力的消耗,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做更多的安排,人生除了食、衣、住、行,還有育、樂,那都需要有時間才可以做到,人生才會精彩。

而後又聽到有人講"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增加的那句話,應該是說工作完下班後,回到家都沒有煩惱事,做夢也不會驚醒。就像筆者常在會議做結論時講:「如果今晚會睡得著覺,就這麼做。」通常參與會議的人,第二天就會有不同的想法與講法了,看來大家也都希望能睡覺睡到自然醒。經過這麼些年,筆者回想往日的人或事,還真有不少人是符合以上四要件,筆者觀察這類朋友有一個共同點:他是樂觀的,凡事不太會計較,當然"抱怨"就變得很少了,偏偏老天爺總會照顧這種人,現成的就有如:逆來順受、順其自然、吃虧就是佔便宜、上帝關了一扇門,總會另開一扇窗等語句來鼓勵人們,但一般人大都一碰到逆境,就先抱怨起來,"怨天尤人"的人是樂觀不起來的。舉個例子來說:上級交付一個很困難且大家都沒有經驗的任務,沒人想去接手,結果有一位大家所公認的儍蛋開口說:「好吧!我來接。」當他快樂的接手,無形中他掌握了機會,什麼機會?學習的機會,升遷的機會。不論成功或失敗,這都是他的經驗。筆者深深體會,沒有失敗,好像人生仍有空白。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生的經驗也是一連串的失敗所累積的,持續下去會是贏家,也是專家。

最近從媒體聽到,進入社會工作三要件:1.餬口。2.可以學習。3.成就感。這是更深層次的探討了,震撼筆者內心深處,想與大家分享。

1.餬口:這第一要件是剛進入社會工作的年輕人基本要求,若無法達到,該檢討一下自己,那裡欠缺了什麼?想辦法去補足。也許是自己虛榮了些,賺的不夠花,就減少物質的需求。再想想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多聽取好的意見做些改變,甚至趁著自己年輕換跑道都行,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地方多創造機會給自己,要不然看一下紅樓夢小說裡的人物--賈雲,他是如何發跡?會得到一些啓示的。錢不在多,夠餬口就好,那種心胸、境界,是多麼坦蕩。日前,遇到一位顧問公司的老闆,旗下有10多名員工,他說:「每天太陽一出來,就要為10多位員工餬口而打拚。」他所說的10多人,可能就是10多個家庭,筆者深對這位老闆感到敬佩!

2.可以學習:這點非常重要,工作中可以學習,那是充實自己的最佳場所,苦一點沒關係,那只是短暫的,要相信"熟能生巧"這句話,且要想盡辦法去忙一點的地方工作,有時需要點勇氣和運氣,若一生中遇到幾位肯傾囊相授的人物,終生受用無窮,就像武俠劇中的男主角遍尋師父般。筆者就曾經領著薪水,卻沒事做,就是所謂的"錢多、事少",當筆者察覺到毫無學習機會,在那兒僅待三個月就自動請調,記得當時家母還怒責過,還好是年輕換跑道容易,家母也就釋懷了。筆者曾經管理過水泥倉庫、修繕材料倉庫、親自拌和混凝土及油漆等粗活,這些都是切身體驗,是別人拿不走的私人資產,受用終生,大概沒有幾人像筆者年輕時這般,幾乎親手接觸過所有建材。沒有人天生下來什麼都會,現在很流行"終身學習",那就是要自己找機會學習,把學習當生活的一部分,且快樂的學習,效果會加倍成長,當自己有了實力,還怕沒有機會"錢多、事少、效率高"

3.成就感:家父已經90多歲,日前,他回憶起當年40歲左右在木業公司服務時,為公司設計了一種專門用來補三夾板破洞的工具,非常好用,深獲好評。不久別家公司來參觀也看中了那工具,希望引用,當時家父毫不吝嗇又製造同樣的工具送給別家公司使用,共送出約20幾個,當時反應相當熱烈,而今家父仍津津樂道當時的風光,筆者想這就是成就感,也許它不是什麼專利,或得到什麼獎項,但對社會大眾有幫助,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他人。有時一篇文章或一份報告的標題,讓自己想了很久,都不理想或不切題,一旦在腦海中浮現出那絶妙的文句時,其成就快樂無與倫比。例如:前不久,協助某位技師做一件鑑定案,完成了四項鑑定要旨的鑑定報告,交予業主後過了好多天,業主要求同一鑑定案再增加三項鑑定要旨,在往來文書中,業主與鑑定技師一直用"補充"鑑定報告,筆者總是覺得好似已完成的第一本鑑定報告中有何缺失,或少了什麼東西,才須要做"補充"來補第一本的不足,而事實上這前、後鑑定要旨彼此毫不相關,先前大家都不覺得有何不妥,最後筆者建議採"後續鑑定報告"作為新作鑑定報告的書面標題,大夥才恍然大悟歡欣決定採用該標題,也為該技師爭取到第二筆合理鑑定費用,當時筆者很有成就感。今天還聼到有人說:「媽媽最大的成就感是家人把媽媽煮的飯菜全部吃光。」所以成就感無法比較,也沒有大小,主觀成分居多,它促使自己的工作有動力與活力。

不論是何種的三要件,都可以做為自己出社會工作的指標,而重點在自己能為社會做什麼?當下社會正需要什麼?利用自己的專業或專長去服務就對了,自己的專業不足就努力去充實,若這是自己的興趣那會事半功倍,"甘願做,歡喜受",以上的三要件,自然依序會到我們的身上。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