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三年元月四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891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陳錦芳、蔡震邦、黃科銘、伍勝民、拱祥生、莊均緯、周子劍
     黃清和、張錦峰、朱弘家、陳玫英、吳亦閎、呂震世、陳永成
監  察 人:巫垂晃、洪啟德、蔡得時、陳清展、梁詩桐
社務顧問:顏 聰、徐德修
社  長:拱祥生

副  社 長:陳錦芳、陳玫英

總  編 輯:莊均緯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巫垂晃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莊均緯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淺談土壤污染調查與整治之方法

蔡東宏 技師

陳伯祥 技師

前言

  在台灣創下紀錄片票房紀錄的《看見台灣》,於102年第50屆金馬獎勇奪最佳紀錄片獎,導演齊柏林以最溫柔的方式提醒國人要愛護自己家園,片中除呈現台灣秀麗景色外,也看到許多破壞國土及污染環境的行為,更顯見處理國土污染這個課題已刻不容緩。過去台灣在30年間,由於工商業快速發展,創造令人稱奇經濟奇蹟,然而環境污染也因此伴隨而來。回顧台灣環保法令之發展,初期大都偏重於水與空氣之污染管制,由於土壤為各種污染物之最終承受者,所以空氣、水、廢棄物處理不當所導致之土壤與地下水污染問題終將陸續顯現。所幸台灣在8922日頒布施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以下簡稱土水法),確立國內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工作的法令依據,使環境保護工作邁入另一重要進程,以解決長年來的沈痾。

  我國土水法第2條規定中對「土壤污染」所下之定義為:指土壤因物質、生物或能量之介入,致變更品質,有影響其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之虞。另外土壤污染物質的來源甚多且種類很複雜,通常可分有:1.工業廢水、廢污泥或其他固體、液體廢棄物,2.農藥及肥料,3.畜殖業廢棄物,4. 都市污水及垃圾、5. 廢氣、落塵及酸雨。根據環保署資料,全國土壤因廢水導致之污染約占80%,因空氣落塵造成之污染約占13%,其餘為廢棄物、農藥、肥料、酸雨等之污染。

  綜上所知,土壤污染調查及整治將是後續處理國土污染重要工作。因此,筆者就自身參與過之案子,彙整出一些資料與心得,提供讀者參考。

土壤污染調查工作

  目前國內進行土壤調查技術通常以地球物理探測為主,最常使用有透地雷達(Ground-Penetrating Radar MethodGPR)、電磁波探測(Electromagnetic MethodEM)及地電阻探測(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ERT)等,其方法說明如下。 

一、透地雷達

  透地雷達主要是依據污染物質本身或其造成土壤導電性之變化,使得雷達圖譜上形成訊號異常之範圍加以判讀,以分辨出污染區域範圍,透地雷達探測情形詳圖1。由透地雷達探測結果案例顯示之反射訊號強弱,詳圖2,以兩種顏色來區分代表潛勢區。

 

 
1 透地雷達探測情形   2 透地雷達探測結果圖

二、電磁波探測

電磁波法係依據地層導電程度之差異來區分地下地層,地層導電層度與組成的礦物、顆粒大小、位態、含水量以及含鹽度等有關,電磁波探測情形詳如圖3電磁波探測結果案例來看,詳圖4,區域背景值為40 ms/m 以下,因此40-50ms/m略高一些,50-60 ms/m 高於背景值之潛勢區,60 ms/m 以上遠高於背景值之潛勢區。潛勢區有兩種可能,一為重金屬土壤區域;二為夾雜廢棄鋼筋等金屬物質之地層材料或建築廢棄物。圖4所示紅色虛線圓圈為推測潛勢較高之區域。而深黑色虛線則為第二高之潛勢區域。

 
3 電磁波探測狀況   4 電磁波探測結果圖

三、地電阻探測

地電阻法主要依據地層的電阻率來區分地層,根據組成的礦物、顆粒大小、位態、含水量以及含鹽度不同來區分地層及地下構造,地電阻探測情形詳如圖5。由地電阻探測結果案例可知,詳圖5,該測限顯示建築廢棄物分佈主要出現在測線中後段,且厚度變薄,約在2.5-3 公尺左右。紅色虛線圓圈為本測線相對地電阻率異常區,推測ABC區可能含要異常金屬物質於地層中。

 
5 電阻探測狀況   6 電阻探測結果圖

瞭解場址內污染分佈情況,將分兩個步驟進行。步驟一以感應電磁波法(EM)搭配透地雷達(GPR)進行全場探測,藉由電阻判斷了解整場土壤基質及廢棄物基質之分佈狀態,步驟二則以地電阻(ERT)進行疑高污染潛勢區調查包含深度調查。調查完成後將據以規劃網格,並配合直接貫入及開挖方式現場取樣進行XRF篩測,篩測結果將做為後續土壤污染整治時估算土污數量(含廢棄物)之依據。

土壤污染整治工作

目前國內外對於土壤污染之整治復育技術已有相當多之研究,其整治方法主要之目的可歸納為三類:一是將污染物從土壤中移除;二是將污染物侷限於污染介質中以阻止或減少污染物釋出;三是用換土或稀釋的方式降低污染濃度及危害,其實際執行方法說明如下。

一、換土/稀釋

 本類方法主要考量土地的再利用性,由於前述一些方法可能會發生改變土壤原本性質之後遺症,雖土壤經整治後變為無害化,但有可能導致不再適合農耕用途。因此,本類方法即是要降低污染情況,保留土地原有的利用性,並兼顧經濟性。特別是農耕用地的土壤整治。應用的整治方法有深耕翻轉、混合稀釋法、客土法、排土法等,這些方法可互相配合應用。

二、固化/穩定化(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

固化/穩定化是重金屬污染場址中最常被選擇者。固化係將污染土壤固體化(硬化)使得污染物被物理性封閉,穩定化通常利用化學反應產生鍵結(如水泥之波索蘭反應)降低污染物之移動。通常使用「固化」一詞即意味前述兩作用之合成效果。無機的固化劑如水泥、飛灰或高爐渣等,有機者如瀝青可用來在廢棄物周圍形成結晶、玻璃或聚合物。

三、掩埋法(landfill)

掩埋處置依其處理對象或功能可分為安定、衛生及封閉掩埋三種。「掩埋處置」簡單的說就是尋找一個適合的空地將廢棄物埋在地面下,其主要功能在於將廢棄物從環境中安全與衛生地隔離開,或藉土壤中之微生物之分解能力將其穩定化。掩埋場為固體廢棄物之中間處理亦為最終處置地方,其主要功能在於把廢棄物從社會環境安全的且衛生的隔離,並藉著地面下大自然環境(如微生物或其它催化物)之分解能力將其穩定化(stabilization)

綜整一般土壤污染整治工作流程,詳圖7所示。

                7 土壤污染整治流程圖

1X 射線螢光分析儀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XRF )係利用X-射線照射樣品以激發其中的元素,當原子自激發態回到基態時,偵測所釋放出來的螢光,由於能階差因元素不同而具特異性,因此由特殊偵測器偵測即可鑑別元素種類及定量分析,具有快速、非接觸、非破壞性及多元素快速分析等特點。

註二:TCLP試驗即為事業廢棄物毒性特性溶出程序,將廢棄物視需要適當減小粒徑後,以適量之萃取液萃取並過濾後配合AA等精密儀器分析萃取濾液,測得試樣之各項毒性物質濃度。

 

結論

土壤不僅提供了生物活動的空間,也是地球上各種生命的介質。人類為生存的需求及追求生活的便利,不斷的創造出許多讓土壤過度負荷的污染物,雖然這些進步為人類帶來生活的改善與經濟的繁榮,卻也因為過度的消耗自然資源,造成直接與間接的環境污染。台灣土壤污染的問題涵蓋了環保、衛生、農業、水利、工務與地政等多個相關權責單位,要整合執行將有一定困難與複雜度,也因為如此,行政院長江宜樺觀賞了《看見台灣》後,立即指示成立專案小組,針對盜採砂石、山坡地超限利用與國土永續三大面向,跨部會研議解決影片中揭露的國土破壞與污染問題就可想而知。

台灣土水法已執行多年,土壤防治宣導、專業人力培訓、土壤污染資料調查整合、土壤污染整治技術的研究、健全土壤污染防範體系及追查管理工作皆已落實進行中,然而土壤污染這個課題,後續我們要做的應該以防為主、以治為輔,朝『零污染』的方向前進,並以去污保育護生態、清淨家園樂活化之目標進行,期能還給人民一個乾淨土地。

參考文獻

1.「高雄市前鎮區興邦段119-53等兩筆地號土地污染調查暨改善計畫案」報告書。

2.「高雄市前鎮區興邦段119-53等兩筆地號土地污染改善工程」施工計畫書。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