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641

發  行 人:林永裕
社務委員:王庭華、黃科銘、涂泰成、吳朝景、巫垂晃、陳錦芳、張長海
     梁詩桐、張景峰、陳清展、蔡得時、鄭明昌、歐良規、高 原
監  察 人:呂震世、施義芳、余 烈、周功台、周子劍
社務顧問:李咸亨(北區)、顏聰(中區) 、徐德修 (南區)
社  長:梁詩桐

副  社 長:巫垂晃、黃科銘

總  編 輯:拱祥生
營運總監:吳朝景

總  主 筆:張長海
本期主筆:魏嘉甫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預拌混凝土砂石料短缺對混凝土品質之影響探討(下)

周逢霖1 ,陳建成2,涂耀賢2,郭詩毅2 ,黃科銘3

1 德霖技術學院營建科技系講師

  德霖技術學院營建科技系副教授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常務理事 

三、混凝土塑性收縮行為之研究方法

3、試驗方法

1)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

製作圓柱試體(10φ*20cm),於養護池中養護,俟7天、21天、28天,取出蓋平後,置於萬能試驗機試驗量測各齡期抗壓強度。

2)混凝土塑性敏感性分析

利用混凝土塑性裂縫敏感性試驗(如圖10)所示(67),環境控制於氣溫23℃,RH=50%之條件,量測其於靜置45分鐘,裂縫長度為L124 hours後,裂縫長度L2,並量測各裂縫寬度。計算其裂縫指標=(ΣL1+Σ L2)/2

3)熱重損失試驗

於混凝土抗壓試驗破壞後之試體,取漿體浸泡甲醇溶液中,中止水化備用;秤取約10g漿體試樣,浸泡水中24小時,擦乾表面含水分後稱SSD重,以量測槳體中之含水量及測定其CH含水量,其由各階段溫度重量損失計算混凝土中之CH含量公式如下。

其中4.111.68分別為H2OCO2轉換為CH摩耳數之比值。

4)混凝土切面影像分析

將混凝土試體切面,以濃鹽酸(HCℓ)浸泡約5分鐘,酸洗漿體後,露出粗細骨材之剖面,數位相機拍取影像,利用方格法統計各尺寸骨材粒徑包括4.75 mm以上、4.75 mm~3 mm3 mm以下等各試體之統計數據計算粗細骨材及漿體之比例。 

四、混凝土塑性收縮行為結果討論

   1、混凝土抗壓強度

本研究針對fc=280kgf/cm2,固定配比為控制組,添加爐灰(30%、20%取代砂)及石粉30%取代砂,比較其抗壓強度變化,於各齡期之抗壓強度變化如表4及圖11所示,爐灰30%及爐灰20%之均較控制組為佳,於較晚期階段(21天)後,效果才顯現;爐灰20%則對強度貢獻較佳,主要可能因卜作嵐反應及W/B的影響,而石粉30%則因工作性而多加水因素,W/B增加導致強度發展不理想,由此顯示,雖然以石粉惰性礦粉掺料取代砂的作法,因為了達到原來之工作坍度,需額外添加水量或減水劑均含,造成抗壓強度之下降,此亦在施工時應加以注意。

4 混凝土圓柱試體抗壓強度及坍度結果分析(fc=280 kgf/cm2)

變數

齡期(天)

控制組

爐灰30%

石粉30%

爐灰20%

7

188

195

103

197

21

213

213

114

300

28

225

258

129

334

坍度(cm)

14

16

14.5

16

2、混凝土裂縫敏感性分析

台灣地區混凝土塑性收縮是常見的現象,主要原因係施工時習慣加水及配比未依工程特性、環境條件加以調整,致混凝土含水量增加,嚴重時甚至導致裂縫之產生,研究中以控制組為準,添加高細粉材料在同一工作坍度要求下;需額外添加地用水量,結果如表5所示,混凝土塑性敏感之裂縫指數以石粉30%為最高(107),為控制組1.65倍,爐灰20%次之;而裂縫平均寬度為0.076mm0.1mm0.159mm0.177mm,以控制組之裂縫寬最小,爐灰20%為最大,顯見用水量之增加是造成塑性收縮裂縫之重要因素。

5 混凝土塑性收縮行為分析

3、漿體熱重損失分析

針對各齡期抗壓試驗後,漿體取樣進行熱重損失試驗,其結果如表6及圖12~13所示,圖12為石粉30%組之熱重損失變化,各齡期之重量變化不大,顯示含水量不因齡期變化而改變,此現象於其他變數也有相同趨勢,此方法可據以檢驗混凝土中用水量之檢驗,藉以比對原始配比資料是否相符。控制組之含水量為漿體之1.6倍,比較各變數之平均重量損失變化如圖13所示,顯示與原加水量有相同之趨勢,其中石粉之含水量(重量損失)最大,爐灰30%、20%次之,而控制組為最小。

6 混凝土圓柱試體切面影像分析及熱重損失試驗結果

        變數

 項目

控制組

爐灰30%

石粉30%

爐灰20%

槳體比(%)

33.7

41.83

40.49

39.39

粗細骨材比(%)

47.18

32.63

33.18

36.05

槳體含水量(%)

28.31

29.67

35.31

29.57

CH 含量(%)

34.31

32.71

36.69

34.32

4、混凝土切面組成比例分析

為瞭解混凝土材料組成是否因砂石料缺乏所致,如使用細粉摻料替代細砂,造成因細度增加而使用水量增加,而使混凝土含水量大量增加,而導致塑性收縮及乾燥收縮機率增加。故針對混凝土進行混凝土組成材料比例的分析,瞭解粗骨材的比例及混凝土之用水量是否與配比資料相符合。

 本試驗係以試體裁切剖面為試驗依據,分別試體各二個經濃鹽酸侵蝕,溶蝕漿體後,露出粗細骨材之剖面,以數位相機拍取影像,利用方格法計算各尺寸骨材之面積,以推算混凝土各組成材料的比例,其結果如圖14~15所示,統計各尺寸骨材面積包括#4篩以上、#4~#8#8~#50等各試體之統計數據如表6所示,假設被溶解部分為漿體,則佔組成比例約33%,隨細粉材料代替之添加其組成比例亦隨之增加,結果顯示混凝土配比之比例差異甚小(±5%),若能做大量系統之分析已確定其精度,則可應用於混凝土施工時品質爭議之責任釐清。

五、結論與建議

1.       砂石原料缺乏之情況下,若大量以石粉取代細砂會造成強度之影響,爐灰則可增加晚期強度;若以具有高總鹼量之灰渣、鋼渣等材料取代或添加應注意造成其他之後遺症。

2.       粉體材料取代細砂,為了維持工作坍度須以加水或減水劑之方式時,由於拌合用水量之增加而徒增塑性收縮裂縫之產生機率,其中以石粉30%之塑性敏感度為最大。

3.       由熱重損失分析可測得漿體之含水量及CH含量,配合組成材料比例分析可了解混凝土配比;若能做大量系統之分析以確定其精度,可應用於混凝土施工時品質爭議之責任釐清。 

參考文獻

1、經濟部礦務局,中國大陸暫緩禁止天然砂出口,國內砂石供應並無短缺(2007/5/4)

2、黃兆龍,「混凝土性質與行為」,詹氏書局,pp.553~556

3Mehta, P. K., and J. M., Montliro, “Concret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Materials”,  Prentice Hall Inc. (1993)

4、行政院主計處物價統計月報 972月 第446期。

5、林平全,李銘智,鄭瑞濱,邱暉仁,「轉爐石粉作為膠結料之配比試驗與演繹歸納」,工程,Vol. 80, No. 3pp. 62~742007)。

6、黃兆龍,「高性能混凝土理論與實務」,詹氏書局。

7、施靜傑(王和源、林仁益指導),「緻密高性能輕質骨材混凝土體積穩定性之研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防災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8、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鑑定報告,鑑定案號:96-126396-1694

 

修正註釋:修正 1. 轉爐石粉為具有高總鹼量(N+0.66K)之灰渣、鋼渣

                               2.不明確灰渣、鋼渣

                               3.試驗之材料來源之刪除。2009/05/08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