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六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626

發  行 人:林永裕
社務委員:王庭華、黃科銘、涂泰成、吳朝景、巫垂晃、陳錦芳、張長海
     梁詩桐、張景峰、陳清展、蔡得時、鄭明昌、歐良規、高 原
監  察 人:呂震世、施義芳、余 烈、周功台、周子劍
社務顧問:李咸亨(北區)、顏聰(中區) 、徐德修 (南區)
社  長:陳錦芳
副  社 長:張長海、黃科銘

總 編  輯:拱祥生
總 主  筆:李順敏
營運總監:吳朝景
本期主筆:范榮泰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氣候變遷,台灣準備-國土三法應儘速立法完成

鄧勝軒技師

世界上大多數的科學家都同意,因人類活動而排放到地球大氣層的溫室氣體濃度上升,是導致氣候變遷的主因。最近一次之全球氣候變遷會談,是在2008613日德國波昂(Bonn)舉行,來自170個國家,超過2,000名與會者參加,但在會中對於後續的京都議定書協定僅獲得了少數實質性的發展,京都議定書的第一承諾期將在2012年到期,顯見全球氣候變遷協定正面臨艱鉅挑戰。聯合國環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在1988年成立的「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氣候變遷沒救了,只能努力適應。

氣候變遷被認為是對全球環境和永續發展最嚴重的威脅之一,其可能對天然災害、水資源利用、人體健康、食品安全、基礎建設、經濟活動、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等產生衝擊。舉例來說,根據與會者和越南國會議員在525日舉行對於氣候變遷的高層討論會所得的結論顯示,越南將是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這經由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證實,只要海平面上升1公尺,就會淹沒越南超過6%的區域,造成超過1千萬人民無家可歸,台灣當然不能免除於外,台灣屬海島型國家,四面環海,加上西南部平原地層下陷嚴重,每次颱風來臨經常於低窪地區造成水患。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如果海平面上升1公尺,將危及台灣50萬人和1,246平方公里的地區,台南縣、雲林縣及嘉義縣等西南沿海低漥地區將造成國土嚴重劣化,且造成生態浩劫,例如紅樹林、黑面琵鷺、綠蠵龜等生存危機。雖然,最近幾年政府和環保團體投注大量的心力,改變這些生態系成為公園或濕地保護區,但是,要是不能抑制氣溫升高,將是無濟於事。

有鑑於此,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此次之「氣候變遷,台灣準備:國土規畫與水患治理」論壇,此次論壇於今(97)年111516日一連兩天於時報大樓舉行,國內政府官員、專家、學者近百人與會。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致詞指出(如圖一),氣候變遷正在改變人民的生活環境,政府需要有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準備。今年經過了卡玫基、薔密及辛樂克三大颱風,帶來破紀錄的雨量,重創國土,山區道路、海岸被侵蝕破壞,在在發出警訊。劉兆玄院長於開幕致詞中表示,新政府上任不久,接連三個颱風侵襲台灣,災區只能用「河山變色、滿目瘡痍」形容,多年來的水患治理仍趕不上氣候變遷的速度,災情愈來愈嚴重,各界必須以新思維、新觀念因應新的挑戰政府將以修改法令、工程與非工程策略做幾個示範計畫,執行成功再全面推廣

劉兆玄院長強調,舉辦「國土規畫與水患治理論壇」的目的,是檢討過去的努力夠不夠、方向是否正確?相關工作要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的一切資源才能做到。規劃過程應降低並分散風險,同時跳脫過去對抗、克服大自然的舊思維,才能化危機為轉機,達成永續發展的目的。開幕式共同主持人行政院政務委員蔡勳雄表示,政府即將推動的四項國家型國土重建示範規畫包括,嘉義縣東石新塭村、雲林縣口湖宜梧的海岸線,以及選定淡水河、大甲溪、濁水溪與高屏溪流域作為國土重建與水患治理計畫示範區域

論壇中也邀請包括世界銀行資深官員Atem S.Ramsundersingh、水利專家荷蘭Wageningen大學資深研究員Dr.Lodweijk C.P.M.Stuyt進行專題報告。會中難能可貴是邀請縣市首長與水患監督聯盟、環保團體進行對話。最後,此次論壇閉幕式也邀請馬英九總統致詞,馬總統表示,過去他在中央政府法務部等單位的經驗對治水了解不多,後來遇到賀伯颱風了解較多,突破一些迷思,例如種高冷蔬菜也會造成水土保持問題;又例如翡翠水庫水質仍是綠色,石門水庫卻是黃色,主因是石門水庫也有觀光用途,沒像翡翠水庫那般堅持,連路跑都不辦,因而保育做得較佳。馬總統也表示,他78月間與行政院長劉兆玄勘察了30個點,以了解治水問題,也是過去政府所沒做過的,希望藉此提出治水計畫。

總統也表示,治水包含兩部份,外水是指河川,將堤防加高、上游分洪,主要治水河川包含淡水、大甲溪、濁水溪、高屏溪;都市則因不透水面積多、逕流量大,政府還補助民眾做防水閘門,又因有些地方本不該住人,偏已住了人,只好用笨方法防水災。總統更強調,氣候變遷問題很大,但是也沒有悲觀到束手無策的地步,重點是現在就下決心,全力投入;像他上任半年以來就趕快提計畫、趕快下決心去做。

過去台灣地區國土利用與管制僅經由區域計畫、都市計畫與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等體系進行土地使用管制,全國及縣(市)土地未作使用整體規畫,欠缺宏觀願景,也未能落實國土保育與保安,因經濟發展需要所為之開發建設與環境承載力不平衡,造成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尤其環境敏感區土地土用管制;今年幾個颱風重創脆弱台灣,筆者曾就廬山溫泉區勘災心得發表於617期之技師報,基本上是整個台灣結構性問題,且面對氣候變遷問題,現在政府面對災害問題幾乎都是處理善後,未能真正靜下思考我們未來應如何去做,加上民代介入以後幾乎都是妥協了,這是官員無奈之選擇,所以政府又編列龐大工程預算進行復建,廬山溫泉區觀光產值為約為6億元,加上集水區種植溫帶水果、高冷蔬菜等,估計每年產值2億元,如果政府再編列龐大工程預算進行集水區崩塌地及溪流治理,是否具有經濟效益?且是否有效?是值得深思嚴肅課題。水土保持法規及山坡地保育條例僅是規範最低限度,不代表災害不會發生,因為這是整個國土利用結構性問題

前陣子我們政府高階水利官員曾表示:治水預算1,160億預算是不夠的,意味八年後即使錢花完了還是會淹水,官員是講真心話,因為以現有制度不一定能完全治本,目前之政府是一個舊的組織模型,所以政府組織一定要再造,例如環境資源部成立,以統籌事權,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歷史共業,因為這是一個很大之社會改造工程,所有之政府預算必須進立法院同意,立法委員又背負民意壓力,過去政府之公共建設決策是由上而下,所以產生很多看抗爭,我們應該學荷蘭人,讓政府與民眾好好對話,讓不同立場的人對話,以形成共識,荷蘭人這一點就花了4,000小時時間。

又如蘇花高是否興建爭議,環保團體代表是一部分民意,花蓮人之民意又如何照顧?到底花蓮之國土發展定位如何?這都顯示缺乏上位計畫指導。又如湖山水庫爭議,有人說湖山水庫是為了六輕而蓋,但是,西南部沿海因無水源而超抽地下水養殖漁業,地層下陷嚴重,國土嚴重劣化,無論是為六輕或地層下陷,產業若無法調整,國土到底要如何利用不加以解決,問題可能還是繼續存在,而目前國土計畫三法草案,包括國土計畫法、海岸法及國土復育條例,因無法有效凝聚社會共識而停留在內政部及經濟部,所以立法工作仍是遙遙無期,這一次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辦理此次論壇,是由下而上之對話,余範英董事長表示:面對氣候變遷,世界各國都已經開始進行如何調適,但台灣還是沒有準備好,基金會會再努力八年時間,筆者認為難能可貴,是跨出第一步,國土三法要如何建立朝野共識,儘速完成立法工作,將是政府未來面對氣候變遷當務之急的工作。

 

圖一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余範英董事長於開幕中致詞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