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611

發  行 人:林永裕
社務委員:王庭華、黃科銘、涂泰成、吳朝景、巫垂晃、陳錦芳、張長海
     梁詩桐、張景峰、陳清展、蔡得時、鄭明昌、歐良規、高 原
監  察 人:呂震世、施義芳、余 烈、周功台
社務顧問:李咸亨(北區)、顏聰(中區) 、徐德修 (南區)
社  長:陳錦芳
副  社 長:張長海、黃科銘

總 編  輯:拱祥生
總 主  筆:李順敏
營運總監:吳朝景
本期主筆:黃金華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臺灣省土木工程技師公會,蒞臨參與災後重建

《四川科技報》記者 董晶、舒萍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在第一時間行動起來,迅速組織了賑災先遣團,趕來四川協助抗震救災。先遣團的專家們不辭辛勞,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就奔赴了幾個重災區,進行現場勘察,並與四川工程技術界專家一道座談,為災後重建傳經送寶。

先遣團回台後,根據災區情況和自身的特點,再次迅速組織了第二批技師於623日再度蒞臨,用他們精湛的技術與經驗,參與我們災後重建的實際工作之中。作為現場跟蹤採訪記者,我們有幸與他們一道度過了幾個難忘而充滿意義的日子。

本次蒞臨的臺灣省土木技師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專家,一是危房鑑定,一是災後邊坡滑動災害治理。由於臺灣在1999年發生過“921大地震”,造成嚴重的損失,有著與我們這次“汶川地震”相似的災後損壞情況。此次蒞臨的土木技師又都是參加過當時的災後建設工作,具有豐富的災後建設經驗,他們的經驗就能作為我們建工作實際的參考。

代表團一行20人,在四川省科協副主席黃競躍及四川省科協港澳臺部部長崔俊偉的陪同下,分為江油和都江堰兩組,分赴災區為災區房屋做安全評估鑑定及為山區災害治理建議。

山區災害治理

由臺灣著名的山區災害治理專家,土木工程博士周南山帶領的山區災害治理小組主要的工作地點在江油。專家們與江油市相關陪同人員一起,頂著酷暑與隨時可能發生的山體滑坡危險,登上江油竇圌山頂,細緻觀察當地地震中被破壞的山體,而“一甲子”年歲的周南山博士與林成功博士也在其中,這讓我們十分感動。隨後專家們又與江油的909地質隊高總工程師考察了幾個公路及鄉村的滑動邊坡,相互交流了對這些案例治理的措施和方法,除了局部實施方法方面有一些不同的偏好和習慣外,雙方在基本的治理思路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見。

在交流中,臺灣專家提出了在山區災害治理中要考慮長遠利益、施工安全、綠色保護等他們目前特別注重的問題,希望能為我們將來的相關工作起到借鏡的作用。

針對我省目前大量的道路和旅遊設施的受損,特別是其中的邊坡滑動及泥石流災害比較嚴重。在考察了幾處旅遊區及普通公路、村落的滑坡情況後,周南山博士建議:

在恢復交通的施工中,對於大型泥石流區域,可採取三種方式進行處理。一種是在泥石流區域開鑿隧道,把交通線路用堅固的工程做到泥石流的下面去,避免因發生泥石流災害影響交通通暢。第二種方法是修建橋梁,錯開泥石流地段,但是這種方案必須根據泥石流的具體情況進行規劃,不能一概而論。第三種方法就是放任不管,做好人力或設備監控,在發生泥石流災害險情時保證及時避讓,險情過後再及時修理。

他還指出,在旅遊區,也要注意治理泥石流、邊坡滑動,特別要小心落石對遊客的危害。可採用鐵網固定、在人行道上架設防石天蓬、道路靠山側密集植樹等方法來防治。

此外,他特別強調的是,在山區災害的治理過程中,要採用對施工人員安全的方案施工,竭力避免在施工中再次引發地質災害的情況出現。現代山區災害治理要盡可能採用綠色環保的方案,用自然的力量去抑制災害,做出漂亮、堅固而且自然的治理工程。

中為土木建築專家周南山博士

房屋安全鑑定 增強房屋的韌性度

房屋安全鑑定是災後工作的重要環節。這次來川的臺灣土木技師中,有好幾位都是真正有著實戰經驗的專家,比如,土木技師公會高原理事,就是其中很令人佩服的一位。當年,臺灣921地震發生後,他親臨鑑定的建築多達200多棟,在業界樹立了很好的口碑。我們在跟團採訪的過程中時時聆聽他的講解,深感受益匪淺。

“你看到這種情況,害怕不?” 臺灣土木技師許先生指著前面這棟殘缺的建築問我們。這裏是都江堰成都東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的一棟教學樓,由於地震,只有半面空心磚砌成的殘牆勉強懸在那裏。旁邊柱子的兩側全是“剪力牆”(即由於牆面開裂形成的剪刀似的裂痕),看得見裏面的磚也全是空心磚。“牆都沒啦,當然很恐怖,都沒法上課啊!”我們感歎道。“你看這把‘剪刀’,就像個X,很象形的,表示它經過自然的檢驗就是不合格的。”臺灣土木工程技師許先生解釋說。

“其實這還並不算嚴重的。牆就是要倒的,因為牆不屬於框架結構,它沒有韌性,由於它的倒塌才減輕了整個建築的框架結構不受損壞,這是好事。只要主結構(整個框架)沒有受損壞,整個建築就算輕度受損。牆壞了,重新再砌就行了,很好處理。”許先生接著說:“而我們最擔心的是這個!”尋著他指的方向,我們看到,一教學樓的結構柱的鋼筋發生了歪曲導致錯位。“整個樓都有垮塌的現象。這才是最恐怖的,我們最擔心的。這種情況修復起來也相對麻煩,成本也更大。”

據四川省建築科學院的專家說,由瀋陽都市設計院的專家設計的整個學校,牆內全由空心磚造,柱子是在磚外包裹了一層,中間基本上是空的,這樣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不僅能防凍,看上去也很美觀。由於都江堰以前幾乎沒有發生過地震,專家在設計房屋時,這方面的因素就考慮得相對較少,房屋建造基本上都是依照抗7級地震而建。然而,面對規模8.0的汶川大地震,地處龍門山斷裂帶上的都江堰沒能倖免於難。這裏,整個建築群的景像讓人慘不忍睹。然而,9月份學校就面臨恢復開學,面對幾乎所有教學樓的癱瘓,對四川省的建築專家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

為了進一步地瞭解都江堰的房屋受損情況,四川省建築科學院的專家與臺灣省土木技師還走訪了住宅社區。當看到陽光新城一些房屋受損不嚴重的災民依然住帳篷,生活受到影響時,土木技師公會團長林永裕耐心地勸說:“大家都放心地回家睡覺吧。這個社區非常安全,主結構都沒有被破壞,只是牆面出現小面積的裂痕,這都是很正常的。規模8.0地震都經歷過了,說明它經的起考驗,放心回家吧,不會再出現大的餘震啦。”陽光新城的居民見是臺灣來的土木技師,便紛紛圍上來尋問自家房屋的情況。“大家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陽光新城的房屋基本完好,大家可以回去美美地睡覺,這樣既可以提高生活品質,也為政府減輕負擔。”臺灣土木技師汪永宇號召大家說。

在環藝大樓,全是剪力牆,由於樓層的倒塌與相撞,挨著的一面牆全是鏤空,形成大的創面。這裏的三座樓幾乎全廢了。我們看見三棟樓的牆面上都貼上了“危險”的紅色字樣。“這代表是危樓,不能住人的。現在等待通告看什麼時候拆除。”都江堰房管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分了三個級別,綠色標籤是沒有問題,可以住人的;黃色標籤是需要加固與修復,才可以入住的;紅色標籤代表危樓,不能住人。”

看到這些廢樓,臺灣土木技師汪永宇說:“在臺灣,這種混磚結構的牆我們叫非結構牆。鋼筋混泥土裏面混有磚,雖有抗震能力,但是我們一般不把它當作結構牆。所以,在臺灣設計來說,磚牆並不是承重牆。這是兩岸比較大的差別。因為我本身在同濟大學念博士,所以知道一些。一般來說,抗震房的標準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大震不倒,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是韌性,就是要有延展性。這對於救援來說,也容易一些。因為這邊以前沒有發生地震,所以在修建時只按7度抗震設防裂度抗震能力修的,成本不符合嘛,所以這是沒有辦法。臺灣一天到晚都有地震,我們都習慣啦。經常有小震比較好,能量都釋放了。”

總結大會

25號的川台工程界房屋結構鑑定加固研究會上,來自四川省的建築專家與臺灣土木專家彙聚一堂,大家對災後農村的重建與人們的安置問題,進行了深入地交流。

臺灣土木技師張渝江結合臺灣的災後重建經驗,提出了生活重建、產業重建、社區重建的計畫與特點。他指出,生活重建要照顧民眾的身心理;產業重建則要與觀光產業結合,形成一市一特色; 社區重建要更新以前的綱要計畫,以前的綱要過時了。要做到讓災民安心、安身、安生。

在談到重建與觀光相結合,帶動當地經濟時,臺灣專家講起,當年他們曾結合農業,出版了“一鄉鎮、一特產、一節慶”等政策,台中縣的谷關,南投縣的日月潭、廬山、清境、集集和埔裏等地觀光業者,陸續推出結合節慶、美食、傳統慶典等具地方特色的深度旅遊活動,帶動了遊客重回重建區觀光消費的風潮。

怎樣規劃農村聚落重建,這也是大家討論的重點。首先以災情密集、居民配合意願高及具發展潛力者列為優,選定農村重建規劃區。其次,訂定農村住宅規範,及相關的農村住宅興建獎勵補助要點。然後,分期辦理推動計畫。如第一期農村住宅重建、災害複建為優先專案,第二期農村住宅重建及基本公共設施改善等為重點。第三期以發展農村產業、公共及休閒設施興建為重點。第四期加強辦理生態、環保及提升產業文化等,以全面改善農村環境,創造農村新貌。

西南交大教授趙世春指出,中國的應急處理很粗糙,而臺灣的規程相對細緻。512汶川大地震後,我們並沒有更合適、更客觀、更細緻的建築抗震鑑定與加固技術規程。在這種情況下,趙世春教授編寫了《四川省建築抗震鑑定與加固技術規程》,近期應當可以正式執行。

此次臺灣專家團來川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專家們在工作中表現出的精湛的技術水準、嚴謹的治學作風、極高的職業素養,在工作之餘,我們看到的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個人風格,也是那麼讓人難忘。作為一個整體,專家們在各種場合展示出了良好的團隊風貌和協作精神;作為個體,他們或謙遜豁達,或風趣幽默,有著很好的親和力,至今想起來仍那麼愉快而美好。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