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285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洪啟德、陳玫英、鄭明昌、蔡震邦、陳清展、賴建宏、周子劍
     黃騰輝、巫垂晃、謝詳樹、陳菁雲、楊高雄、陳存永、梁詩桐
監  察 人:張長梅、陳錦芳、呂震世、陳永成、伍勝民
社  長:賴建宏

副  社 長:陳玫英、黃騰輝、陳存永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陳玫英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陳少宏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社論

 

後疫情時代,空間使用的新思維

2020年初爆發COVID-19疫情以來,各國的經濟活動,在實行社交距離或國境封閉等,防疫措施的限制下,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防疫專家表示,這樣的病毒問題,後續有可能如同每年的流感一樣,發展為常態循環的流行疾病;也讓我們開始思考,將來若再次受到相似的威脅時,是否能更加從容的來面對。

疫情期間,民眾在工作、生活、休閒、教育等,所處空間的互動關係,皆產生了極大的改變。行為模式,主要以建立在「零接觸」或「維持社交距離」等為原則。故整日的活動行為中,舉凡三餐的點餐、取餐,皆可採網路,無須透過接觸採購方式完成消費,甚至賣場購物消費時,更設有零接觸的結帳通道,就連房仲產業,也推採線上看屋服務,還有法庭的視訊審訊,甚至部分醫療問診行為,亦採線上看診模式;再論及各行各業的上班、上課的空間場域,也變通調整為居家上班、上課,盡量避免人與人直接的面對面接觸。

因此,在疫情期間這樣的行為模式制約下,各環境空間的功能性與使用性,已重新被定義。就居住空間來說,隨著企業員工遠距工作,已演變成可被接受的模式,未來將不只是在家裡上班,更是逐漸轉化成「無處不是辦公室」的遠距上班模式,亦即工作與居家生活場域,混搭與多功能的使用模式。此後,住家已不再單純只是提供睡眠、或一般居住功能,將來更是辦公室、教室、會議室的空間功能需求,賦予了居住環境空間,新的功能及使用目的。

而企業之辦公環境部分,除了配合人力分流外,為有效營造具安全社交之工作環境,企業界更靈活調整了具有多功能性的辦公室空間、會議室。對於現階段,正值各產業人力短缺問題下,更期許這次空間使用模式的改變,能讓企業帶來新的優勢、或進一步強化企業生存力。

此外,對於其他需要面對面接觸的行業,其營業空間環境部分,隨著疫情也讓空間機能配置有了改變。例如,餐廳的用餐環境,所需要的隔屏或座位配置、或是需要與民眾直接面對面接觸的相關銀行、或郵局櫃檯等,也增設了一些阻絕性的設施、或是等待區域的座位調整;甚至,一些傳統販賣商店,也都各顯神通,設置臨時性的自有防疫作為。各行各業,面對防疫,都發展出新的一套符合自己的新型營運模式。

再論及公共環境部分,就以此次施打疫苗期間,政府利用眾多的室內、外運動場空間,來充當醫療注射站為例,已表達出將來對於公共空間的功能規劃,皆須納入不同空間密度及使用管制的機能性,或是兼具多種使用的功能性。因此將來無論是公園、運動場所、社區中心,亦或公共建設等,皆需有新的設計思維,期能藉由制訂相關規範,並運用設計及施工手段,來找到空間環境「在社交與安全使用的平衡點」。

但是,除了空間硬體環境配合外,對於資訊硬體的部分,因為線上會議、審訊、問診等新型態工作,雖然少了人與人的面對面接觸,但需要的是更大量的硬體設備、與資訊傳訊頻寬需求。硬體方面,企業也將因此需投注更多資源,建置更完備的設備;而相關資訊文件的傳遞,皆須仰賴更大量、更快速的資料傳訊。因此,這波變革,同時也需要政府部門配合,加速帶動佈建新型通訊建設,如此方能完整因應新型態工作環境之所需。

這次的疫情,對這世界帶來許多的生命傷亡,也對人類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鉅大的影響。「危機也是轉機」,如何從這過程,獲得應變的經驗,這是值得深思的課題。後疫情時代,對於既有空間使用的定義,如何跳脫非傳統思維,相關部門應具有遠見。我們希望政府,能集結不同專業領域經驗,輔以建立相對應的法令規章及軟、硬體等,重新檢視新型態的人、人與環境的互動方式,讓人類面對同樣的災害衝擊時,能更具韌性,共同建立健康與永續發展的居住環境。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