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113/04/13(星期六)本會召開第13屆第3次會員大會[下午1:00開始報到]/地點: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中正館中正廳(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為響應環保,大會手冊紙本僅印製500本,發完為止;現場另提供大會手冊電子檔QRcode,或於大會前2日自行至公會網站下載。謝謝!…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202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洪啟德、陳玫英、鄭明昌、蔡震邦、陳清展、賴建宏、周子劍
     黃騰輝、巫垂晃、謝詳樹、陳菁雲、楊高雄、陳存永、梁詩桐
監  察 人:張長梅、陳錦芳、呂震世、陳永成、伍勝民
社  長:賴建宏

副  社 長:陳玫英、黃騰輝、陳存永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陳玫英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賴建宏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高雄鐵路地下化_車站美學解析

以左營(舊城)站、內惟站為例(下)

林建志  技師

參、內惟站車站

本站鄰近內惟埤美術館園區北端,區域舊名『內惟埤』,因環境低漥而滿佈原始濕地與水塘,碧波、荷風、野趣意象,變成為老高雄人所懷念的記憶,藉由景觀與站體的順利啟用,將『內惟埤』昔日景象加以傳述,開展濕地景觀之新風貌。曾有諺語吃內惟芋,不知內惟路描述內惟聚落水圳濕地密佈景緻,豐富的農田、人文與柴山生態景觀,在內惟地區交織著生態交鳴的樂章,如照片2。綠蔭穿陽尋秘徑,「內惟」清朝年代,聚落有土石或竹籬圍牆垣,謂之「圍」,係清代防匪亂,府縣置兵鎮守保護地方,因而得名。光復前後,改「內圍」為「內惟」,因此以弧型密林為牆垣之意象,加入景觀濕地傳達出曲水風塘的地域風貌;車站出入口以視覺穿透性高的鋼構框架組,通風井分設於車站兩端,採上吹式施工,以減少量體,通風井及冷卻水塔,均座落於園道綠帶內,運用綠帶隱藏設計,以降低對都市景觀之衝擊,如圖5

 
照片內惟站現況

 

內惟站縱剖面圖

  站區鄰近高雄聚落發源地內惟埤,昔日農業埤塘脈絡清晰,荷葉扶疏搖曳的景緻,構成都市舊記憶之連結,並結合荷葉水珠剔透之情境氛圍,構成車站主要設計理念,如圖6,建築特色如下:

1.地坪規劃:採灰白色為主體色,搭配象徵荷葉的翠綠色系作引導動線,以模矩化分割基準,公共區採用淺色崗石地磚搭配花崗石收邊。

2.天花板規劃:傳達荷葉間波光乍現意象,整體採米白色為主體色,中央造型天花採翠綠色系為主。

3.牆面規劃:採米白色琺瑯鈑搭配地平與天花模矩,未來並配合牆面公共藝術與導引設施佈設。

4.造型:站體頂板予以部分挑高,採用側窗採光至旅客公共區,月台中央則採用挑空設計,引入公共區之自然光導入月台層,創新地下車站的視覺觀感。

5.材料:主要為型鋼、琺瑯鈑、強化玻璃、燒面與亮面深色花崗石,及不銹鋼氟碳烤漆金屬扶手欄杆。

6.色彩:以灰色暨金屬原色系為主。

7.照明:除滿足基本機能需求外,更藉由景觀燈之設置,塑造週邊特有之夜間氣氛。

內惟站現況配置

 

肆、綠建築及節能減碳作為

本案配合政府政策執行節能減碳策略,並落實於各施工階段,從交通運輸策略工程硬體設施兩大方向,以ReduceReuseRecycle三大原則加以推動;交通運輸策略以提升運輸效能、減少油耗為主,地下站啟用後消除3處平交道,杜絕路口柵欄處車輛延滯怠速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工程硬體設施運用新工法及新材料,並落實綠建築理念,充分考量工程全生命週期節能減碳之執行,如表1

本案採行之節能減碳作為

項目 工法或材料
結構/地工 •自充填混凝土(車站隔間牆)
•高強度鋼筋(車站結構)
•系統模板(車站側牆、頂板)
•切削樁明挖覆蓋工法(中華地下道)
•托底換柱工法(大中陸橋)
•大口徑橫交管吊掛保護(華榮路口)
建築 日常節能(主出入口Low-E玻璃、屋頂隔熱層、照明節能)
二氧化碳減量(飛灰、爐石等卜作嵐材料)
廢棄物減量(洗車台、覆土防塵網)
水資源(衛生設備省水標章)
污水垃圾改善(垃圾暫存室、專用污水設備)
水電/環控 •LED燈具
•二線式燈具控制系統
•給排水系統
•屋頂太陽能光電系統
環境保護 •文化、古蹟、景觀之融入(雙層古道遺跡考古監看)
及管理 •敦親睦鄰,減少抗爭
  •遠端監控,有效管理

伍、結論

 1.高雄鐵路地下化成功結合站區開發,帶動都市更新,本文兩車站創新不離懷舊,呈現創新結合懷舊的意象,意象連結納入車站永久建築裝修,成為建築之一部分,建造出令人感動的車站。

 2.本案的開發經驗,成功縫合高雄地區歷史紋理與都市成長軌跡,期許新建中的台南鐵路地下化,為來年(民國113)通車啟用,再創城市新風貌。

 3.軌道建設刻不容緩,筆者深感鐵道文化資產的魅力,本著車站美學再進化,科技建築納入古蹟、藝術、在地文化、語彙共鳴的初心,型塑文化地標,自詡為美好台灣貢獻心力。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