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113/04/13(星期六)本會召開第13屆第3次會員大會[下午1:00開始報到]/地點: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中正館中正廳(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為響應環保,大會手冊紙本僅印製500本,發完為止;現場另提供大會手冊電子檔QRcode,或於大會前2日自行至公會網站下載。謝謝!…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七年五月二十六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120

發  行 人:張錦峰
社務委員:鄭明昌、巫垂晃、莊均緯、伍勝民、陳錦芳、黃科銘、朱弘家
     呂震世、陳菁雲、張長海、梁詩桐、黃清和、陳永成、陳清展
監  察 人:施義芳、周子劍、蔡震邦、陳玫英、賴建宏
社  長:莊均緯

副  社 長:伍勝民、陳錦芳

總  編 輯:賴建宏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陳玫英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魏嘉甫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社論

 

缺水夢魘的抗旱深思

聖嬰現象,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日益嚴重。不是久旱無雨、枯井無水,就是颱風暴雨、氾濫成災。氣候異常事實,世界各國皆然,台灣屢見不鮮;就如颱風、豪雨襲擊,降雨屢破紀錄,排洩不易,汪洋一片,水淹市區,水多之害。而今卻為無水之苦,台灣南部旱象已趨近嚴重缺水階段,係氣象異常使然。

南部旱象早有跡象,依據去年底起的降雨情況,已不如所需,水量有限,僅解燃眉之急。今年34月全台降雨又偏少,水情稍緊。在這種「看天吃飯」的夢魘,政府有必要探考「水超多時?天不降水?」的二相對策,但政府唯有一張政策,就是「防汛及抗旱」,然而要在汛期蓄水,旱時用之,得益甚微。歷年經驗,颱風豪雨侵襲,救災已不及,焉能蓄水取用。根本之策讓台灣的山區及山林復原有蓄水的功能,能吞吐大自然的水源能量,台灣的中央山脈再還原;為森林大水庫的容水功能。此時何懼無水,也有防汛作用。

台灣山區,歷經財團開發,地震破壞,復育不力,尤其山林保育逐漸鬆綁,法規逐漸開放開發,林區迅速流失,流失蓄水能量,雖屢經復育造林,但緩不濟急,林地被佔用,山區林地消失甚為嚴重,蓄水能量至今蕩然無存。山勢又陡峭,河川湍急,不容易留住雨水,下雨就排出,如今山林區蓄水功能有待復元。

投資興建水庫,蓄水備用,望能高枕無憂。惜上游集水區被濫墾,甚至大興土木、土壤鬆動。颱風、地震一搖,土石崩塌,土石流滾滾而下,流入水庫,縮小蓄水量,降低水庫功能;莫拉克颱風造成曾文、南化兩座水庫高達一億五千多立方公尺淤積量,等於一座南化水庫有效蓄水量,迫使南部一到旱季,農業及民生用水皆要拉警報。雖然每年有疏濬,但效果堪慮,可能其挖棄淤泥後,留下的空間,是明年上游土石流填補的位置,疏濬積效不彰。水庫的有效蓄水量,不但沒有增加,甚至越來越低,供水當然吃緊。

每年颱風降雨和梅雨季鋒面,帶來全年一半以上的雨量,可是山區失去蓄水量,水庫又被淤泥累積墊高,大幅縮小蓄水能量且難復原。於是有少部分雨水流入水庫外,其餘大量雨水皆成為「過路財神」,過門不入。台灣再不復育山林蓄水及清除水庫淤泥,以增加蓄水量,台灣永遠要「看天喝水」。

政府的抗旱作為,只能寄望人民節約用水,今年4月水利署提出的「現階段抗旱節水成果」,廠商自主性節約用水,僅僅省了1,800萬噸,而自來水減壓供水省了2,000萬噸,誠然杯水車薪。至於開源措施,水利署採北水南調及南水北調策略,歸屬資源輸送,是捉襟見肘、挖肉補瘡之作為,有慮後果哉!政府的抗旱政策:「七年之病,難求三年之艾」。老百姓唯有「看天喝水」,祈望老天早日下雨解旱了。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