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六年六月二十四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072

發  行 人:張錦峰
社務委員:鄭明昌、巫垂晃、莊均緯、伍勝民、陳錦芳、黃科銘、朱弘家
     呂震世、陳菁雲、張長海、梁詩桐、黃清和、陳永成、陳清展
監  察 人:施義芳、周子劍、蔡震邦、陳玫英、賴建宏
社  長:莊均緯

副  社 長:伍勝民、陳錦芳

總  編 輯:賴建宏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陳玫英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賴建宏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結構耐震補強 外加構架樓版剪力傳遞之驗證」

一文之我見

陳正平 技師

一、前言

拜讀技師報1069期「結構耐震補強外加構架樓版剪力傳遞之驗證」一文,對結構耐震補強外加構架,透過樓版與既有結構連接,新增樓版之短向版筋,一端植入既有邊梁之外側,另一端則錨定於新增構架之梁內,探討植筋補強樓版剪力傳遞之能力,並以試驗結果與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所訂之樓版強度公式比較乙節,該樓版剪力強度之試驗驗證所作之結論:『將試驗結果分別與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第4.8.4節之剪力設計法、及第15.9.7節之橫膈版剪力計算強度比較,前者為試驗強度之29.9 %,後者為51.7 %,且試驗強度亦大於第15.9.7.3節之上限值規定,顯示使用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之規定,進行植筋補強樓版之設計,仍相當保守。剪力摩擦強度公式第4.8.4節,可作為版筋於垂直剪力方向之設計依據;而橫膈版剪力計算強度公式第15.9.7節,則可作為版鋼筋於平行剪力方向之設計依據。為避免於高鋼筋比下,樓版設計之剪力摩擦強度及剪力計算強度過高,導致不保守,兩公式(4.8.4節及第15.9.7)皆有上限值規定。上限值係用以限制樓版之設計剪力強度,確保設計之合理性,避免不保守,切不可直接採上限值作為樓版之剪力設計』。筆者認為:該試驗成果有試驗所用之試體模型,設計不恰當及解讀不恰當之疑義,導致試驗所得之樓版面內最大側推剪力強度有高估之嫌,致其結論存有疑義,筆者斗膽提出疑點供讀者參考,不當之處尚請不吝指正。

二、試驗緣起及試體配置概述

由於擴柱補強、翼牆補強及剪力牆補強等工法,於施工過程中均會影響既有建築物之使用功能,較難運用於如:醫院、巿場、警政等公有建築物,因此該文建議可採外加構架補強工法,進行結構耐震補強。該文乃建議於建築物弱向兩側,各新增一立面構架進行補強 (1),可於補強過程中,不致於影響既有建築物之內部運作。外加構架與既有建築物間,可採混凝土傳力塊、樓版、鋼材等進行連接,並藉此將地震力由既有建築物傳遞至外加構架;若外加構架與既有建築物採用樓版進行連接 (2) 

試體係由三支梁及二塊樓版組成 (3及圖4),詳見技師報1069期「結構耐震補強外加構架樓版剪力傳遞之驗證」一文。

三、試體模型及試驗成果解讀疑義

1.試體之構造型式與被補強之原構架示意圖(1)不符,試體之前後端未設置邊界構材(横向梁)

被補強之原構架示意圖中分為4等跨,且每一跨均有橫()向梁,因被補強之原構架示意圖中,有一側補強構架係緊貼附在被補強構架之外側,二者間之偏心距大約僅有一梁寛或柱寛,其偏心距與二者之接觸長度相比,一般均甚小,因此所產生之偏心彎矩在實務上可以忽略。但在另一側之外側補強構架,係貼附在約2.5m寛之懸臂走廊外側,其間會產生新增構架剪力強度、與被補強構架之內構架間(亦即走廊寛度)之偏心彎矩。此偏心彎矩需由被補強構架之橫向梁承受,才能使懸臂走廊之樓版所承受之彎矩降至最低,並使懸臂走廊之樓版用來承受剪力。但該文所設計之試體,未設置懸臂走廊樓版之橫向梁(亦即邉構材),致該試體之樓版部分(橫隔版)承受剪力的同時,也會伴隨產生彎矩。會在前端 (非加載端)之橫向邊界之中央內(既有)梁側產生拉力;後端邊界(加載端)之中央內(既有)梁側會產生壓力。由試驗結束之照片 (見圖5所示)亦顯示前端疑似產生剪力與拉力合併之略呈“V”字形裂縫;後端則疑似在中間梁側,產生剪力與壓力合併之壓剪破壞現象。此二種現象,前者似會有略為低估最大側力強度;而後者因剪力斷面受壓,似會略為提高最大側向剪力強度。因此試驗結果之剪力裂縫非呈通過樓版全長()之直線形,而是略呈“S”,因此有一端低估,另端高估的現象,難以判斷此部分,對樓版剪力強度試驗結果的整體影響是低估還是高估。且原構架樓版長度為4跨,而試體僅為“1跨,影響試體前、後端,因偏心彎矩所產生之拉應力與壓應力值甚大;但若有設置懸臂走廊樓版之橫向梁(亦即邉構材),則對樓版剪力強度試驗結果的影響就不會顯著。

 2.最大側力強度疑有包含桁架(或拱架)行為:

第一階段之試體固定機制配置,為兩側之補強梁以鋼梁墊高 ,每一邊梁預留有 4 孔,每一孔均以螺桿將邊梁 (補強梁 )鎖固於強力地版上,施加之預力為 180tf,假設試體系統與強力地版間之摩擦系數 為μ =0.2,則 8根螺桿每根鎖固至 180tf 之預力螺桿可提供 180 × 8 × 0.2=288 tf之摩擦力。因此其二邊梁在螺桿鎖固處,產生一定程度之固定度。筆者認為試體在邊梁螺桿鎖固處,與強力地版間所產生的摩擦力,已可使形成4個桁架(或拱架)的行為 (見圖2)。因此試驗所得之最大側力強度達535.7 tf,恐已包含4個桁架(或拱架)的行為貢獻在內,而有高估最大試驗強度的可能。惟因其兩側邊梁以鋼梁墊高後,而略有減少了固定度,惟研判仍有高估最大側推力的現象存在。

 3.樓版之跨度遠小於樓版之長()度時,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之樓版梁式剪力計算公式是否適用:

四、結語

由該驗證試驗,試體設計之型式會合併偏心彎矩之影響,較不符合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梁式剪力之破壞模式的精神,且由於試體跨度太短,因而比試驗所得之結果,較偏向直接剪力破壞模式,而非梁式剪力破壞模式。由試驗所得到之實際最大側力強度達562.2 tf,亦大致符合美國混凝土結構用鋼筋協會,對(有設計邊構材之短梁的)直接剪力之計算建議之公式所計得之結果。但該試體未設置撓曲邊構材,導致剪力面一側合併有正壓力,另側合併有正拉力;以及8根預力鋼棒鎖固之邊界條件模式,會產生4個桁架(或拱架)的行為,致試驗所得到之最大側力強度不準確,難以判斷其結論是否合理。以上疑義,實有待進一步釐清。

【參考文獻】

[1] 賴昱志、曾建創、林聖學、賴濤、鍾立來、黃國倫(2017)。「結構耐震補強外加構架樓版剪力傳遞之驗證」,技師報, 1069

 

1    外加構架補強之示意圖

 

2    植筋補強樓版之示意圖

     
 
3    試驗開始前之試體狀況   4    試驗強度點之試體狀況
     
   
5    試驗結束之試體狀況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