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六年四月一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060

發  行 人:張錦峰
社務委員:鄭明昌、巫垂晃、莊均緯、伍勝民、陳錦芳、黃科銘、朱弘家
     呂震世、陳菁雲、張長海、梁詩桐、黃清和、陳永成、陳清展
監  察 人:施義芳、周子劍、蔡震邦、陳玫英、賴建宏
社  長:莊均緯

副  社 長:伍勝民、陳錦芳

總  編 輯:賴建宏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陳玫英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朱煌林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Know the risk,be prepared

認知風險與防災工程技術整備

林曜滄技師

一、緣起 

() 認知風險(Know the risk)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於2014331日發布之《氣候變遷 2014:衝擊、調適和脆弱度》報告指出:氣候變遷的風險來自於脆弱度(缺乏準備)和暴露度(處於危險狀態的人或資產)與各種危害(觸發氣候事件或趨勢)疊加在一起。經綜合評估這三個災害風險影響要因,台灣隱然成為全球災害風險最高的國家(如圖1所示)

 

1 氣候變遷的天災風險

回顧近年來台灣與鄰近的日本,因極端氣候所造成之災害(含颱風、洪水、暴雨、土石流等),已成為災害之主要類型國家,如2016年強烈颱風尼伯特及莫蘭蒂,接連在7月與9月侵襲台灣,日本也多次因颱風、海水溫度偏高及急速增強低氣壓等引致強風、暴雨、洪水而造成災害。

再者,全球強烈地震在21世紀趨於活躍,除了地震導致維生設施與建築物倒塌損壞外,地震後引發海嘯、核災,複合型災害,更造成巨大的傷亡與損害。

以記憶猶新的2016年為例,在台灣2月份發生美濃地震(M6.6),是台灣單棟建築物倒塌罹難人數最多(115)的災害,同時也造成南部高科技廠房生產設備損壞及財物損失達數百億元,供應鏈失調,對企業經營及台灣的經濟產業造成衝擊。日本也在同一年4月份發生熊本地震(前震M6.5、主震M7.3),這是日本發生在陸地上最大的地震,也是首見在同區連續兩次震度7的強震,又歷經6月份的暴雨災害,短短兩個月內連續遭受密集破壞,此複合型連鎖式災害,讓災情更加複雜與嚴重。所以必須嚴肅面對天災的衝擊與挑戰,將以往「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降低損失與傷亡的防災觀念,再進一步要追求順應自然的防災思維(如圖2所示),提升災後快速的應變與復原能力,以打造防災、安全、安心永續發展的環境為目標。

2順應自然的防災思維

() 嚴陣以待(be prepared)

歷年來發生重大天然災害如1999921集集大地震、2001年桃芝颱風、2009年八八風災、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等,台灣世曦均積極主動選派專業技師,即時趕赴災害現場進行橋梁、維生管線、建築物等勘災工作,並協助辦理橋梁、道路之緊急復建工程。也曾多次赴國外,如美國、日本、菲律賓等地勘災,汲取國外防災、減災及復建等寶貴經驗。台灣世曦多年來在防災相關之工程設計、檢測、評估、補強、監測、預警技術研發等方面,蓄積了豐富的經驗,乃期許以防災技術應用,協助政府將災害衝擊降至最低,進而提升國家整體之抗災能量。

因此,台灣世曦在今年慶賀十週年之際,以『Know the risk,be prepared 認知風險、嚴陣以待』順應自然的防災思維,整合既有之專精技術與人力資源,率先成立民間企業防災組織-「防災工程技術整備中心」,於421日『台灣世曦十週年慶研討會及工程饗宴』開幕典禮中舉行揭牌儀式。

二、防災工程技術整備中心任務

(一)蒐集氣候變遷危害度、環境之脆弱度等相關基本資料,彙整歷史災害與應變復建資料,研擬防災教育與演練、防災意識推廣策略。

(二)認養全台重要橋梁,提供橋梁災害預防、災害應變措施、災後復原重建等各階段防災之技術開發服務,研擬橋梁防災、減災與救災等策略。

(三)汲取日本緊急搶災救災之標準作業流程,研擬一套本土化之S.O.P.作業,供政府參考。

三、結語  

災害總在遺忘的時候來臨,台灣地區地震、颱風、水災及土石流等天災頻傳,發生頻率與強度更有加重趨勢。台灣世曦公司董事長有鑑於接二連三之災害發生,對於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及相關產業發展,造成極大之傷害與影響,更不利國家競爭力之提升。因此,希望利用台灣世曦既有之專精技術與人力資源,成立防災工程技術整備中心,投入防災技術開發,回饋社會,善盡社會責任。

綜觀天然災害,對於公路、鐵路、捷運、橋梁、隧道、邊坡、港灣、機場、建築物、自來水、電力、通訊、堤防、水庫、產業設備、農漁牧業,皆會造成損害。當災害發生時,亟需迅速動員全國的各類專業資源,支援相關領域的勘災、救災、復原及重建等工作,如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台灣世曦主動協助橋梁、維生管線、土壤液化等勘災,參與台86橋梁災害搶通與補強設計,同時國內相關技師公會,參與維冠金龍大樓勘災與救災技術支援,這種主動自發的防救災組織,平時應做好準備,嚴陣以待。

由於橋梁是平時維生基礎設施,也是災害時防災道路系統之重要環節,更是台灣世曦最具豐富經驗及專業技術的強項。因此,初期選擇橋梁及汲取日本的救災標準作法,做為防災工作的範疇,率先成立民間防救災組織與防災技術開發,冀望結合國內相關專業組織,分工合作,相輔相成,並帶動民間企業投入,以共同營造防災、安全、安心及永續發展的環境為目標。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