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 ||
|
是古蹟的創新,還是創新的古蹟 -改造臺北齊東街日式宿舍新思維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李文志 正工程司 蔡東宏技師 前言 都市中常隱藏一些失落的空間(LOST SPACE),例如閒置的河岸、鐵路設施、軍事基地及建築古蹟,或都市內遺留的廢棄工廠及都市更新期間所清除衰頹的地區,或頹廢的公園等無人聞問及管理維護的地方。總而言之,失落的空間是對周遭環境或使用者皆無任何正面的價值與貢獻,因界定不清又缺乏明確使用性,所以是需要重新予以設計規劃,但也因都市中有失落的空間,讓都市設計者更有機會進行都市再開發,同時在都市裡發現隱藏已久的資源〔1〕。臺北齊東街建築群夾處鬧市中,卻擁有綠蔭公園與空地形成之綠意空間,且因人性化的低密度空間,所以對於形塑良好的都市環境是具有實質貢獻。因此,筆者將就臺北齊東街閒置日式宿舍為例,以新的思維規劃一個藝文教學園區,提供各位讀者先進分享。 齊東街這條街道或許連臺北人都不太熟悉,它是臺北古城中通往南港、基隆的要道,清康熙年間就是通往基隆的古道,也稱為米道,因此可知道存在的時間已經有260年以上了,遺留下來的建築以日式建築居多。這條街道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幸福里,因從街頭看不到街尾,呈弧線形狀有如微笑標誌般,所以有「微笑的街道」美譽。2006年7月18日,台北市政府通過將齊東街日式宿舍區劃設特定區後,將永續保存當地日式宿舍與老樹街區,特定區範圍涵括齊東街53巷兩側日式建築,列為古蹟部分:齊東街53巷2、4、6、8、9、10、13號及濟南路2段25、27號等日式宿舍共9處〔2〕。 現況調查情形 一、齊東街53巷2號、4號、6號及8號:建物有些破損無整理,四周設有圍籬。
二、齊東街53巷10號、土5與土6:10號建物已拆除,土5與土6為私人用地,此區現況為空地並種植草皮。 圖6 齊東街53巷10號、土5與土6現況 三、齊東街53巷11號及13號,金山南路一段30巷12號:建物有整理且保存良好,其中齊東街53巷13號現為空地種植草皮並設有涼亭,此區目前提供中華古琴協會使用。
四、齊東街53巷9號,土1、土2及土3:此區皆為私人土地,建物已拆除,目前興建私人集合住宅。 圖10 齊東街53巷9號與土2現況(建物背後即為土1與土3) 五、濟南路二段25號與27號:建物有整理且保存良好。
圖13 齊東街日式宿舍分佈圖 基地規劃分區 本基地規劃共有四區: 一、住宿、圖書與史料館區
圖15 住宿、圖書與史料館區平面圖 二、教學區
圖16 教學區平面圖 三、餐飲區
圖17 餐飲區平面圖 四、街道綠化 齊東街53巷街道部份,舖面與園區規劃設計為一致,並配合本藝文教學園區之入口意象作結合。設有步道進每間教室及閱讀室,街道燈光照明需配合園區設計,並將設置相關指示標誌。
結論 一個都市若有不同層次的歷史出現,就可增加都市的廣度。走過半世紀的日式建築,如果轉型為新世紀的藝文教學辦公空間、旅館及餐廳,將是一種古蹟的創新,也是一種創新的古蹟。因此齊東街以朝向古蹟再利用及居民公共訴求方向思考,使保存與開發得以雙贏,將會提高全民文化資產保存意識,也可證明開發利益與文資保存是可以兼顧的。齊東街日式宿舍整體改造後,走在齊東街上,我們都會微笑,幸福也會離我們更近。 參考文獻 1、Finding Lost Space: Theories of Urban Design;作者:Trancik, Roger。 2、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