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四年八月三十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499

發  行  人:莊均緯
社務委員:莊均緯、陳菁雲、施義芳、鄭明昌、蔡逸勲、陳錦芳、王 琳、拱祥生
     陳清展、邢峻華、張錦峯、巫垂晃、高 原、伍勝民、鍾立來
監  察  人:洪啓德、陳玫英、朱弘家、謝祥樹、蔡震邦
社  長:蔡逸勲

副  社  長:王 琳、高 原

總  編  輯:吳宗翰

副  總  編:劉冠廷
營運總監:洪啓德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劉冠廷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土木產業永續於職業安全衛生(GRI 403)的實質作為以眼部防護為例

陳安湲 驗光師/陳泰安 技師

前言

全球永續性報告指標(GRI Standards)已成為各行業增加效益的重要工具。在土木工程領域,GRI 403 標準因其聚焦於職業健康與安全(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OHS),成為企業永續發展報告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焦點。對於土木產業而言,這一標準不僅要求企業披露因工作相關傷害導致的死亡率、可記錄傷害的數據以及員工健康保障措施,還特別強調在高風險作業環境中保護工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土木工程項目常涉及銲接、切割、機械操作等高危作業,這些過程可能導致眼睛受傷,例如銲接時的強光灼傷或釘子、碎屑意外飛濺傷眼的情境,這些安全挑戰使得GRI 403的實施尤為迫切。

土木產業作為一個高度勞動密集且資本密集的領域,涵蓋了從道路、橋梁到隧道、機場等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作業環境復雜多變,安全管理需求極高。GRI 403 標準的引入為行業提供了一個系統化的框架,幫助企業識別風險、制定預防措施並提升員工福祉。同時,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的關注日益加深,投資者、監管機構和社會公眾對企業的安全績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促使土木企業必須積極響應這一標準。

本文將深入探討土木產業如何有效執行GRI 403 的相關要求,特別聚焦於眼睛保護和整體職業健康的提升,並通過國際知名企業的實踐案例,展示這些原則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效果與創新成果。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希望為行業提供可參考的經驗,並推動土木工程領域朝著更安全、更永續的方向發展。

GRI 403於土木產業中的核心意涵

GRI 403 標準的核心精神在於提升職場的安全與健康,通過系統性的數據披露和預防措施,防止工作相關傷害和職業病的發生。具體而言,該標準要求企業提供以下信息:1.因工作相關傷害導致的死亡人數及比率;2.高後果工作相關傷害(不包括死亡)及可記錄傷害的數量與類型,例如拉傷、骨折或視力損傷;3.員工與工作相關人員獲取非職業性醫療與保健服務的範圍,包括急救設施和定期健康檢查。對於土木產業來說,這些要求與橋梁施工、隧道開挖、高樓建設等高風險場景密切相關,尤其是在保護工人眼睛免受銲接火花、飛濺物(如釘子或金屬碎屑)或粉塵侵襲方面,顯得尤為關鍵。

土木產業的特殊性進一步放大了安全管理的挑戰。首先,長時間的露天作業使得工人容易暴露在紫外線、粉塵和噪音中,這些因素可能引發慢性視力問題或聽力損傷。其次,機械操作和手工工具的使用增加了急性傷害風險,例如銲接時的強光可能導致灼傷,而釘槍或切割機操作不當則可能導致異物進入眼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全球每年約有數百萬人因工作相關眼睛損傷而永久失明,土木行業作為高風險領域,應當特別關注這一問題。

此外,土木產業的全球化特徵也帶來了新的挑戰。跨國項目涉及不同國家的安全法規、文化背景和資源水平,企業需要在多樣化環境中確保一致的安全標準。例如,在非洲或東南亞的基建項目中,當地工人可能缺乏足夠的安全培訓或防護裝備,這增加了眼睛傷害和職業病的發生率。這些挑戰促使企業不僅要遵守所在國的法律,還需主動採取預防措施,如配發符合國際標準的護目鏡、提供眼部健康教育,並建立緊急醫療支持系統,以確保業務行為符合全球永續性標準並降低風險。

GRI 403實際作為與案例

許多國際土木與相關產業企業已將GRI 403 的要求融入日常運營與管理中,以下是幾家非原例的成功案例,這些企業通過創新實踐展示了如何提升職業健康與安全水平,特別是眼睛保護方面:

1. 霍尼韋爾國際(Honeywell International

作為一家跨國技術與製造企業,霍尼韋爾在土木項目中推行全面的安全管理體系,特別針對銲接、切割等高風險作業。他們為工人配發符合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 Z87.1)標準的抗衝擊護目鏡,並在工地設立眼部急救站,配備專業洗眼液和醫護人員,確保因飛濺物(如釘子或金屬碎片)傷眼時能立即處理。其2023年永續報告顯示,通過這些措施,高後果傷害率下降了15%,員工滿意度顯著提升。

2. 西門子(Siemens

西門子在全球基礎設施項目中建立了先進的健康與安全管理系統,特別關注眼睛保護。他們為工人提供專業眼部防護訓練,教授如何正確佩戴銲接專用面罩和抗紫外線護目鏡,並定期組織視力檢查以預防慢性損傷。其永續報告披露,通過這些努力,可記錄傷害事件減少了20%,特別是銲接相關的眼睛傷害顯著降低。

3. 沃爾沃建設設備(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沃爾沃在施工現場推行全面的眼部健康計劃,配發抗紫外線和抗衝擊護目鏡,並為銲接作業設計專用面罩。他們還組織定期培訓,教導工人如何應對飛濺物傷害,並在工地設置眼科檢查站。其報告強調,通過這些措施,減少了因視力損傷導致的工傷,安全績效得到了顯著改善。

4. 日立建設機械(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日立設立專門的安全委員會,專注於眼睛安全防護,定期檢查工人在銲接或機械操作中的護目措施。他們還與當地醫療機構合作,提供免費眼部健康檢查和護目鏡配發。若發生意外(如釘子飛入眼睛),日立會立即啟動緊急醫療程序。其2023年報告顯示,通過預防性眼部健康計劃,事故率降低了18%,員工福祉顯著提高。

這些案例表明,通過技術創新、培訓和醫療支持,企業能夠有效降低眼睛傷害風險,同時滿足GRI 403 的披露要求。

土木產業落實GRI 403的策略與建議

從上述案例可知,土木產業在落實GRI 403 時需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以確保職業健康與安全,特別是眼睛保護。首先,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OHSMS),包括定期的安全培訓、風險評估和緊急應變計劃。培訓內容應涵蓋銲接時的護目鏡使用、飛濺物防護以及眼部急救知識,確保每個員工都能掌握基本技能。其次,引入先進技術是提升安全水平的關鍵。例如,智能監控系統可以實時提醒工人佩戴適當防護裝備。

建議企業與當地衛生機構和眼科專家合作,提供定期的視力檢查和護目鏡配發,特別是在銲接或切割頻繁的工地。在跨國項目中,企業應組建專業團隊,適應不同地區的安全法規與文化背景,並公開披露安全績效數據(如傷害率、醫療支持覆蓋率),以增進利益相關者信任。同時,企業可考慮與供應鏈夥伴合作,共同推廣眼睛保護標準,確保整個產業鏈的安全水平提升。

結語

全球土木工程領域中,越來越多大型工程項目開始導入智能監控技術,以防止銲接或切割產生的強光(如電弧光、雷射光)對作業人員眼睛造成傷害。GRI 403 標準為土木產業提供了保障職業健康與安全的堅實框架,特別通過強調眼睛保護等細節,幫助企業降低工傷風險,提升員工福祉。透過霍尼韋爾、西門子、沃爾沃建設設備和日立建設機械的實踐,我們看到土木企業不僅能符合標準,還能通過創新措施(如智能監控、眼部健康計劃)建立良好的企業聲譽,贏得市場信任。隨著永續發展趨勢的加深和全球對員工安全的更高期待,建議土木產業積極採行GRI 403,確保員工免受眼睛傷害等風險,並回應社會對健康福祉的期待,為行業的長期發展和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可持續性貢獻。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