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擴大公共投資來提振經濟及減少台灣當前的高失業率

胡偉良 技師

由於台灣是個高度對外導向的經濟體系,在面對當前國際經濟情勢不振、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的情況下,加上我國因加入WTO而面臨國外競爭者的嚴苛挑戰,大多數的產業此刻正值轉型及調整階段,因此,關廠者眾,失業人口日增。而過去幾年一直支撐著台灣經濟發展的高科技產業,因為面臨世界性的產能過剩,此刻也正遭遇生存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高科技產業高股價神話的逐步瓦解,已使得這些產業即將進入盤整的艱困期。因此當前國內金融體系的惡化及產業競爭力的流失已成了台灣當前面對和急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然而救金融與拼經濟對當前台灣的資源運用來說,就好比魚與熊掌般,不可兼得。因此,「兆元救金融」和「兆元拚經濟」一直是金融與經濟兩派的各自主張,主張先救金融的,強調金融環境不立即改善,台灣將面臨立即的危機,包括社會秩序可能因為房市崩盤、銀行的信用借貸功能喪失而陷入混亂;因此,這一個學派主張:若能改善金融體系當有助於恢復正常的企業運作,最後並將能振興經濟。而另一學派則力主應先救經濟,先從擴大公共投資做起,他們也表示世界上許多主要的國家和學者也都主張在不景氣時期,採用擴大公共建設來提振景氣並改善投資環境是有效的政策,像韓國在金融風暴後,配合金融改革和公共建設的擴大支出,促進了近期經濟的活絡及成長。

從政府支出面上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政府在這幾年來,在固定資本上的投資已明顯遞減,今年政府固定投資佔國民生產毛額的比率更低到只有4.34%。而整體經濟建設的支出也大幅縮減。政府投資的減少,不僅影響經濟成長率,也因為公共建設(諸如道路、港口、水電供應、通訊設施等基礎設施)的不足,使得我國的投資環境與其他國家相比,在生產效率及成本上逐漸喪失競爭力,造成更多的產業及投資外移(資金及技術)。而一些諸如都市建設、醫療設施及生活相關的建設的不足,亦將影響生活品質,結果將使得台灣無法吸引和留住人才。

公共建設除了可以改善投資環境外,它還可以增加需求以提高經濟成長率。因此,擴大公共支出常成了許多國家的政府在面對不景氣時的因應對策。等到不利的外在因素消失,景氣好轉,經濟自動恢復成長時,公共支出即可不必再增加。況且,當今台灣在公共建設上的水準其實落後於國際水準。

  要擴大公共建設,在當前政府稅收不足的情況下,就必須增發公債,而公債的發行總量是有限制的,因此必須藉助在公債法限制外的特別公債來籌措財源。雖然有學者認為台灣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系,故以擴大公共建設提升經濟成長之功效有限。但基本上台灣在公共建設上其實算是近似封閉的經濟體系,畢竟用的大多還是本土的人工及物料,所以從事公共建設,應該是有助於提升經濟成長率;除此之外,投資公共建設亦有助於改善投資環境;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公共建設所需的人力、物力需求來幫助減少當前台灣嚴重的失業率。畢竟公共建設最直接有關的營建行業,也正是當前台灣各產業中產值及生產技能所需最低的一個行業,任何這一方面的投資都可以在振興就業率上發揮最大的效益,促成最多的人力投入。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公會介紹  | 對外服務 |工程資訊 | 會員服務 | 相關網站 | 全文檢索 | 訪客留言

 建議以800*600IE4.0以上之環境瀏覽

本網頁各鍊結標題及鍊結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

版權所有 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最後更新日期: 20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