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大橋斷橋事件現場記實

詹添全 技師

背景概述

高屏大橋跨越高屏溪,全長1990公尺,民國六十五年動工興建,於民國六十七年完工啟用,橋齡22年。高屏大橋係由林同棪工程顧問公司採「三孔連續梁」設計,為雙向四車道橋面,寬二十公尺,高屏溪由於濫採砂石,河床下降而導致橋墩基礎受洪水沖蝕而淘空,橋基裸露。近期由公路局進行二十五至三十一號基樁保固工程。

工程會成立專案調查小組

28日下午,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林能白奉層峰指示緊急邀集交通部公路局、經濟部水利處、工程會及包括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張長海、全聯會常務理事詹添全、水利技師公會理事長簡俊彥、蔡長泰教授、林呈教授等十餘名專家、學者,前往現場實地勘查斷裂原因。並由第七河川局局長陳世榮簡報說明高屏大橋基本資料及該橋梁在27日下午3時許斷裂崩塌經過。林能白主任委員當場表示,公共工程委員會將邀集包括省公會張理事長等九位委員成立專案小組,由臺灣營建研究院陳振川院長擔任召集人,立即進行調查事件原因。

斷橋現況

高屏大橋突然斷裂,斷裂的長度達一百一十公尺,這種驚心動魄的畫面,除九二一外都很少出現過,整個四線道的三孔連續梁大橋,突然在第二支承(P22)沉陷後,將第一孔橋面(P21∼P22)拉下成落橋,第二孔橋面及大梁(P22∼P23)拉斷斜掛於P23橋墩上,瞬間斷裂及傾斜的橋面造成十六部大小車輛隨著橋面陷落而掉落。

天災人禍??

 高屏大橋斷裂,引發各界對養護單位的質疑,到底平常橋樑維修如何?以及高屏縣市政府是否嚴格取締盜採砂石?大橋崩毀的原因如何?陷入天災人禍之惑中!。

現場所見,P22號橋墩首當其衝,在滾滾濁流沖擊之下;而巨量洪水卻受阻於自P23橋墩起往屏東側,已完成之固床工,右轉後先沖毀高灘地,在P22附近刷成深槽,淘空基礎,使P22橋墩崩坍;據了解,包括公路局三工處,以及縣市單位和環保團體,多年前就已經發現,P22和P21號橋墩的基樁,泥沙被淘空而嚴重裸露,斷橋事件似乎早在預料之中。

負責設計的T.Y.Lin公司當初認為高屏大橋屬一級養護之重要橋梁,設計使用年限採用60年,原樁帽頂部距海平面高度為12.1公尺至14.6公尺,而河床距海平面高度為14.1公尺至18公尺,故基樁頂高程均已深入河床下4公尺至5公尺,如加上設計允許之基樁懸空高度4公尺,允許的河床沖刷深度約在8公尺左右,但因河床沖刷深度已超過允許極限,再加上固床工未妥當整體設計,使水流轉彎形成「束水攻砂」,再直衝P22號橋墩,終於造成此一不幸事件。

看著橋起橋落的高雄縣余政憲縣長,對於河川砂石濫採,感觸特別多。這十多公尺的落差從哪裡來?濫採砂石的代價使得高屏溪河床二十年來降低十多公尺。第三工務段表示,七十九年至今,已經修護十二次,包括加鋪蛇籠消波塊等,但是效果有限,而外界質疑:因應施工需要,在河床開便道,造成河流改道成罕見的雙S形,加上連續大雨,洪流急速沖刷兩座橋墩的說法;工務段認為和施工無關。

公共工程實施技師簽證刻不容緩

公路局在民國86年就已經委託民間單位,針對國內重大橋梁進行調查,調查的橋梁包括頭前溪橋、大甲溪橋、大安溪橋、大度溪橋、溪洲大橋、高屏大橋、蘭陽大橋、雙園大橋、自強大橋以及關渡大橋等10座橋梁,而這10座橋梁都出現基樁鋼筋裸露的情形,其中高屏大橋以及頭前溪橋兩座橋梁,更出現嚴重的橋基淘空情形。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張長海認為,政府於過去兩、三年完成全省危險橋梁調查後,卻無後續的維修計劃,舊政府時代編列二、三億元的舊橋維修預算都被刪除。高屏大橋的斷裂,他以「預料中的意外」來形容此次斷橋事件。因此我們再次呼籲政府現在應全面進行橋梁安全檢查,建立全國橋梁的預警系統,並且建立橋梁安全檢查機制,以保障人民行的安全。同時,一直未實施的公共工程技師簽證亦應積極推動,擴大委託專業技師辦理橋梁工程規畫、設計之審查,全面加強體檢公共工程,必要時採取委託認養制度,由專業技師協助政府機關人力不足之缺憾;另外為了協助砂石業者有效禁絕盜採、濫採,應重新規劃砂石專業區,以避免再次發生類似意外。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公會介紹  | 對外服務 |工程資訊 | 會員服務 | 相關網站 | 全文檢索 | 訪客留言

 建議以800*600IE4.0以上之環境瀏覽

本網頁各鍊結標題及鍊結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

版權所有 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最後更新日期: 2005/05/07